怎样做一个文明北京人?



                    
                    
Tequila1114
15271 次浏览 2024-04-28 提问
27

最新回答 (1条回答)

2024-04-28 回答

北京作为首都,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精神文明建设理应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首善之区”。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市委、市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强领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北京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市民的文明素质也有了较明显提高。“北京变美了,变绿了、变得更加清洁整齐了”,这是绝大多数北京人包括一部分到北京来的境内外旅游者的共同感受。但是,从北京市的地位、功能来讲,从党和国家对北京市的要求以及全国人民、全市人民的期望来讲,目前北京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还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在环境卫生方面,随地吐痰,乱扔烟头、废纸、瓜果皮核和各种包装品之类废弃物的现象还随处可见;前两年不少街道在创建文明社区中修建了整洁美观的精品街,然而时隔不久,有些就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有的装饰物被毁坏,有的灯泡被砸,有的被乱涂乱抹;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脏乱的现象仍然存在。再看交通方面,北京本来就车多人多,交通负担重,而有一些人无视交通规则,跨越栏杆,乱行乱穿,抢道猛拐,这些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行为造成交通秩序混乱。在乘坐公共电汽车方面,等车不排队,一拥而上将老人孩子挤在一边,上车抢座位,看到老人和抱小孩的不让座等不文明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事情看起来是小事,但它直接反映了北京市民的文明素质,有损首都的形象和声誉。不重视这些问题,不从这些在街道上的行为入手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设就难以上一个新台阶。开展“千万市民齐参与,争做文明北京人”活动,目的就是改变上述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新的风尚。我认为建设文明北京也好,做文明北京人也好,所要克服的就是浮躁情绪:行动上的浮躁及思想上的浮躁。很多群体事件,集体闹事,都是浮躁情绪导致的,看见一点就认为看见全局了,看见一点我们建设当中的矛盾就否定整个建设,看到某些干部有些问题,就说所有的干部领导都不好,浮躁情绪实在要不得。总而言之我们要树立建设文明北京,做文明北京人,尤其是要做一个现代的文明北京人的观念。北京人的光荣不在于我是个北京人,而在于文明。要做一个文明北京人就要倡导文明的社会礼仪。结合社会公德教育,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理念。进入车站、公园、社区等地,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止不文明现象。针对当前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宣传文明上网、文明就餐、文明驾车、文明乘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礼仪,着重纠正违章行使、违章停车、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绿化、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引导人们做一个懂礼仪规矩、讲文明语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公民,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礼仪的社会氛围,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热情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礼仪规范,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以及规范的仪态、语言,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 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体现出他的行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礼仪。讲得轻一点,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中,特别是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礼仪,会被人家耻笑。讲得重一点,不同民族之间,如果不互相尊重有可能会挑起民族仇恨和争斗。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礼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制度属于社会规范的底线,虽然重要,但它们毕竟只是社会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规范,而无法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法律规定,盗窃价值超过一定数额时要追究刑事责任,当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时,则可依据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治安处罚。但是,如果治安处罚的条件也够不上,比如偷了别人的一件衣服怎么办?如果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会小偷小摸,这个社会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然而,法律却管不了偷鸡摸狗之类事。怎么办?这就要依靠道德来规范。事实上,不偷不窃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时也属于礼仪的要求。因为,小偷小摸行为显然不属于礼貌行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没有规矩固然不成方圆,没有礼仪同样不成方圆。从礼仪的现实条件来看,我们必须学习礼仪知识。讲礼仪是有条件的。首先,礼仪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礼仪也不例外。如不随地吐痰需要纸巾、污物桶的物质基础;不随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厕所设施。所以,讲礼仪要切合实际,礼仪过于繁琐或超前会成为负担。有钱人参加晚会固然可以穿晚装、礼服,但农民上山砍柴穿西装就没必要了。其次,礼仪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多数国家,旦护测咎爻侥诧鞋超猫朋友见面时握握手是礼仪,但到了中东,异性之间随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惩罚的。又如,在西方国家,朋友相见互相拥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国,如果普通的异性朋友之间动不动就拥抱,就会受到人家的耻笑,甚至被对方认为是性骚扰。同样是在国内,在街上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但农民在田间耕作时,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则会成为笑谈。所以,讲礼仪要符合国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实事求是。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83250045776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