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测试方法有人知道吗?



				
				
竹林听雨57
61801 次浏览 2024-05-15 提问
124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17 05:48:59 回答

主要是六个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楼宇(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有相应的规范,做到这些规范就可以了。

2024-05-17 05:48:59 回答

综合布线工程的测试,唯康VCOM综合布线专家认为一般分为两类:验证测试和认证测试。验证测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人员边施工边测试,以保证所完成的每个连接的正确性;认证测试是指对布线系统按照标准进行逐项检测,以确定布线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其中认证测试必须是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中立检验机构在接受委托方的委托请求后,依照标准对布线系统工程的质量作出具有法律效应的质量判定。
  在认证测试中,最主要的就是标准,因为标准既是认证测试的方法,也是测试的评判依据。目前,制定布线标准的组织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IEC,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和北美的工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TIA/EIA。我国主要参考执行的是美国TIA/EIA  568-B.2(商业建筑通信布线系统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11801(用户房屋综合布线标准)。我国编制的行业标准YD-T1013-1999(综合布线系统电气性能测试方法),是根据我国楼宇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测试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的一部测试标准。
  该标准于1999年4月发布,10月1日起实施。它对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测试提供了具体测试指导和测试方法。与此相关的国家规范也已经推出,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其中的GB/T  50311-2000和GB/T  50312-2000这两个规范只制定到100M  5类布线系统,并没有涉及与Cat.5e以上的布线系统。2007年4月,新的GB  50311-2007和GB  50312-2007已经颁布,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将增补对Cat.5e和Cat.5e以上的布线系统的内容。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在针对Cat.5e或其以上的布线系统检测时,就只能采用TIA/EIA  568-B.2了。所以,GB  50311-2007和GB  50312-2007,对我们综合布线的检测将提供更明确的参考和依据。
  随着布线工艺和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检测基本上都是针对Cat.5e或其以上的布线系统。在现有国内标准缺失的情况下,我们就按照TIA/EIA  568-B.2进行测试。测试的指标为12项:
◆  Wiremap(接线图);
◆  Length(长度);
◆  Propagation  Delay(传输时延);
◆  Delay  Skew(时延差);
◆  Return  Loss(回波损耗);
◆  Attenuation(衰减);
◆  (Pair  to  Pair)  NEXT(线对间近端串扰);
◆  (Power  Sum)  NEXT(综合近端串扰);
◆  (Pair  to  Pair)  ELFEXT(线对间等效远端串扰);
◆  (Power  Sum)  ELFEXT(综合等效远端串扰);
◆  ACR(衰减串扰比);
◆  PS  ACR(综合衰减串扰比)。

2024-05-17 05:48:59 回答

(一)施工前的检查
1.在安装工程之前,必须对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
(1)设备间的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室内墙壁已充分干燥。设备间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的搬运,房门锁和钥匙齐全;
(2)设备间地面应平整光洁,预留暗管、地槽和孔洞的数量、位置、尺寸均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3)电源已经接入设备间,应满足施工需要;
(4)设备间的通风管道应清扫干净,空气调节设备应安装完毕,性能良好;
(5)在铺设活动地板的设备间内,应对活动地板进行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符合安装要求,每平米水平误差应不大于2mm,地板应接地良好,接地电阻和防静电措施应符合要求。
2.交接间环境要求
(1)根据设计规范和工程的要求,对建筑物的垂直通道的楼层及交接间应做好安排,并应检查其建筑和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2)应留好交接间垂直通道电缆孔孔洞,并应检查水平通道管道或电缆桥架和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3.器材检验要求
4.安全要求
5.技术准备
(二)双绞线传输通道施工
1.  金属管的敷设
(1)金属管的要求
金属管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明显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不允许有锈蚀。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
(2)金属管的切割套丝
在配管时,根据实际需要长度,对管子进行切割。管子的切割可使用钢锯、管子切割刀或电动切管机,严禁用气割。
管子和管子连接,管子和接线盒、配线箱的连接,都需要在管子端部进行套丝。套丝时,先将管子在管钳上固定压紧,然后在套丝,套完后应立即清扫管口,将管口端面和内壁的毛刺锉光,使管口保持光滑。
(3)金属管的弯曲
在敷设时,应尽量减少弯头,每根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头不应超过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
金属管的弯曲一般都用弯管进行。先将管子需要弯曲部位的前段放在弯管器内,焊缝放在弯曲方向背面或侧面,以防管子弯扁,然后用脚踩住管子,手板弯管器,便可得到所需要的弯度。
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绝缘套管,管口伸出部位应为25-30mm。
(4)金属管的连接
金属管连接应牢靠,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金属管外径的2.2倍。金属管的连接采用短套接时,施工简单方便;采用管接头螺纹连接则较美观,可保证金属管连接后的强度。
金属管进入信息插座的接线盒后,暗埋管可用焊接固定,管口进入盒内的露出长度应小于5mm。明设管应用锁紧螺母或带丝扣管帽固定,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4扣。
(5)金属管的敷设
a.  金属管的暗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预埋在墙体中间的金属管内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管径宜为15-25mm,直线布管30mm处设置暗线盒。
*敷设在混凝土、水泥里的金属管,其它基应坚实、平整、不应有沉陷,以保证敷设后的线缆安全运行。
*金属管连接时,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水泥、沙浆渗入。管孔对准、无错位,以免影响管、线、槽的有效管理,保证敷设线缆时穿设顺利。
*金属管道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建筑群之间金属管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0.5m。
*金属管内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
*金属管的两端应有标记,表示建筑物、楼层、房间和长度。
b.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时,应在金属管内预置塑料子管。将光缆敷设在子管内,使光缆和电缆分开布放,子管的内径应为光缆外径的2.5倍。
2.金属线槽的敷设
(1)  线槽安装要求
*  线槽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视环境而定,最大不应超过50mm;
*  线槽水平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  垂直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  线槽节与节间用接头连接板拼接,螺钉应拧紧。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  当直线段桥架超过30m或跨越建筑物时,应有伸缩缝。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
*  线槽转弯半径不应小于其槽内的线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  盖板应紧固。
*  支吊架应保持垂直,整齐牢靠,无歪斜现象。
(2)  水平子系统线缆敷设支撑保护
预埋金属线槽支撑保护要求:
a.  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可为不同的尺寸,按一层或两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两根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
b.  线槽直埋长度超过15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拉线盒,以便布放线缆盒时维护。
c.  拉线盒盖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能开启,并采取防水措施。  
d.  线槽宜采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内。
设置线槽支撑保护:
a.  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
b.  金属线槽敷设时,下列情况设置支架或吊架:线缆接头处、间距3m、离开线槽两端口0.5m处、线槽走向改变或转弯处。
在活动地板下敷设线缆时,活动地板内净空不应小于150mm。如果活动地板内作为通风系统的风道使用时,地板内净高不应小于300mm。
在工作区的信息点位置和线缆敷设方式未定的情况下,或在工作区采用地毯下布放线缆时,在工作区宜设置交接箱。  
(3)  干线子系统线缆敷设支撑保护
线缆不得布放在电梯或管道竖井内。
干线通道间应沟通。
弱电间中线缆穿过每层楼板孔洞宜为方形或圆形。
建筑群子系统线缆敷设支撑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配线设备的安装
(1)机架安装要求
a.机架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应符合生产厂家规定。若无厂家规定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3mm;
b.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c.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施工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
d.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由0.6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面距离视其型号而定,便于安装和维护。
(2)配线架安装要求
a.采用下走线方式时,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
b.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应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应不大于2mm;
c.接线端子各种标记应齐全;
d.交接箱或暗线箱宜设在墙体内。安装机架、配线设备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持良好的电器连接。
(三)双绞线线缆布线
1.  布线安全
参加施工的人员应遵守以下几点:
*  穿着合适的衣服;
*  使用安全的工具;
*  保证工作区的安全;
*  制定施工安全措施。
2.  线缆布放的一般要求
(1)线缆布放前应核对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是否与设计规定相符合;
(2)布放的线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
(3)在布放前,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标明起始和终端位置以及信息点的标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4)信号电缆、电源线、双绞线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它弱电线缆应分离布放。
(5)布放线缆应有冗余。在二级交接间、设备间双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
(6)  布放线缆,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线缆的支点相隔检举不应大于1.5m。
(7)  线缆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如果采用机械牵引,应根据线缆布放环境、牵引的长度、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
3.  放线
(1)从线缆箱中拉线:
a.除去塑料塞;
b.通过出线孔拉出数米的线缆;
c.拉出所要求长度的线缆,割断它,将线缆滑回到槽中去,留数厘米伸出在外面;
d.重新插上塞子以固定线缆。
(2)线缆处理(剥线):
a.使用斜口钳在塑料外衣上切开“1”字型长的缝;
b.找出尼龙的扯绳;
c.将电缆紧握在一只手中,用尖嘴钳夹紧尼龙扯绳的一端,并把它从线缆的一端拉开,拉的长度根据需要而定;
d.  割去无用的电缆外衣。(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切环器剥开电缆。)
4.  线缆牵引
用一条拉线将线缆牵引穿入墙壁管道、吊顶和地板管道称为线缆牵引。在施工中,应使拉线和线缆的连接点尽量平滑,所以要采用电工胶带在连接点外面紧紧的缠绕,以保证平滑和牢靠。
(1)牵引多条4对双绞线:
*  将多条线缆聚集成一束,并使它们的末端对齐;
*  用电工胶带紧绕在线缆束外面,在末端外绕长5-6cm;
*  将拉绳穿过电工带缠好的线缆,并打好结。
(2)如果在拉线缆过程中,连接点散开了,则要收回线缆和拉线重新制作更牢靠固定连接:
*  除去一些绝缘层暴露出5cm的裸线;
*  将裸线分成两条;  
*  将两束导线互相缠绕起来形成环;
*  将拉绳穿过此环,并打结,然后将电工带缠到连接点周围,要缠得结实和平滑。
(3)牵引多条25对双绞线
*  剥除约30cm得线缆护套,包括导线上得绝缘层;
*  使用斜口钳将线切去,留下约12根;
*  将导线分成两个绞线组;
*  将两组绞线交叉穿过拉线得环,在线缆得那边建立一个闭环;
*  将双绞线一端的线缠绕在一起以使环封闭;
*  将电工带紧紧地缠绕在线缆周围,覆盖长度约5cm,然后继续再绕上一段。
5.  建筑物水平线缆布线
(1)  管道布线
管道布线是在浇筑混凝土时已把管道预埋在地板中,管道内由牵引电缆线的钢丝或铁丝,施工时只需通过管道图纸了解地板管道,就可做出施工方案。
对于没有预埋管道的新建筑物,布线施工可以与建筑物装潢同步进行,这样便于布线,又不影响建筑的美观。
管道一般从配线间埋到信息插座安装孔,施工时只要将双绞线固定在信息插座的接线端,从管道的另一端牵引拉线就可将线缆引到配线间。
(2)  吊顶内布线
a.索取施工图纸,确定布线路由;
b.沿着所设计的路由(即在电缆桥架槽体内),打开吊顶,用双手推开每块镶板;
c.将多个线缆箱并排放在一起,并使出线口向上;
d.加标注,纸箱上可直接写标注,线缆的标注写在线缆末端,贴上标签;  
e.将合适长度的牵引线连接到一个带卷上;
f.从离配线间最远的一端开始,将线缆的末端(捆在一起)沿着电缆桥架牵引经过吊顶走廊的末端;
g.移动梯子将拉线投向吊顶的下一孔,直到绳子到达走廊的末端;
h.将每2个箱子中的线缆拉出形成“对”,用胶带捆扎好;
i.将拉绳穿过3个用带子缠绕好的线缆对,绳子结成一个环,再用带子将三对线缆与绳子捆紧;
j.回到拉绳的另一端,人工牵引拉绳。所有的6条线缆(3对)将自动从线箱中拉出并经过电缆桥架牵引到配线间;
k.对下一组线缆(另外3对)重复第“h”步的操作;
l.继续将剩下的线缆组增加到拉绳上,每次牵引它们向前,直到走廊末端,再继续牵引这些线缆一直到达配线间连接处。
当线缆在吊顶内布完后,还要通过墙壁或墙柱的管道将线缆向下引至信息插座安装孔。将双绞线用胶带缠绕成紧密的一组,将其末端送入预埋在墙壁中的PVC圆管内并把它往下压,直到在插座孔处露出25-30mm即可。
6.  建筑物垂直干线线缆布线
本系统采用室内多模光纤做为垂直干线的主要载体,光纤的垂直干线布放可参考后面的“光纤传输管道敷设”。
(四)双绞线连接和信息插座的端接
双绞线端接的一般要求:
*  线缆在端接前,必需检察标签颜色和数字的含义,并按顺序端接;  
*  线缆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  线缆端接处必需卡接牢靠,接触良好;
*  线缆端接处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  双绞电缆与连接硬件连接时,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1.  超五类模块化配线板的端接
首先把配线板按顺序依次固定在标准机柜的垂直滑轨上,用螺钉上紧,每个配线板需配有1个19U的配线管理架。
(1)在端接线对之前,首先要整理线缆。用带子将线缆缠绕在配线板的导入边缘上,最好是将线缆缠绕固定在垂直通道的挂架上,这可保证在线缆移动期间避免线对的变形。
(2)从右到左穿过线缆,并按背面数字的顺序端接线缆;
(3)对每条线缆,切去所需长度的外皮,以便进行线对的端接;
(4)对于每一组连接块,设置线缆通过末端的保持器(或用扎带扎紧),这使得线对在线缆移动时不变形;
(5)当弯曲线对时,要保持合适的张力,以防毁坏单个的线对;
(6)对捻必需正确地安置到连接块的分开点上。这对于保证线缆的传输性能是很重要的;
(7)开始把线对按顺序依次放到配线板背面的索引条中,从右到左的色码依次为紫、紫/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
(8)用手指将线对轻压到索引条的夹中,使用打线工具将线对压入配线模块并将伸出的导线头切断,然后用锥形钩清除切下的碎线头。  
(9)将标签插到配线模块中,以标示此区域。
2.  接插式配线架的端接
(1)第1个110配线架上要端接的24条线牵拉到位,每个配线槽中放6条双绞线。左边的线缆端接在配线架的左半部分,右边的线缆端接在配线架的右半部分。
(2)在配线板的内边缘处将松弛的线缆捆起来,保证单条的线缆不会滑出配线板槽,避免线缆束的松弛和不整齐。
(3)在配线板边缘处的每条线缆上标记一个新线的位置。这有利于下一步在配线板的边缘处准确地剥去线缆的外衣。
(4)拆开线缆束并握紧住,在每条线缆的标记处划痕,然后将刻好痕的线缆束放回去,为盖上110配线板做准备。
(5)当4个缆束全都刻好痕并放回原处,用螺钉安装110配线架,并开始进行端接(从第一条线缆开始);
(6)在刻痕处外最少15cm处切割线缆,并将刻痕的外套滑掉;
(7)沿着110配线架的边缘将“4”对导线拉进前面的线槽中;
(8)拉紧并弯曲每一线对使其进入到索引条的位置中去,用索引条上的高齿将一对导线分开,在索引条最终弯曲处提供适当的压力使线对的变形最小。
(9)当上面两个索引条的线对安放好,并使其就位及切割后,再进行下面两个索引条的线对安置。在所有4个索引条都就位后,再安装110连接模块。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40909194946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