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小苗怎么栽培?



				
				
啾啾啾…
69320 次浏览 2024-05-28 提问
103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30 16:57:19 回答

1、播种  
1)穴盘育苗  :  紫花地丁种子细小,一般采用穴盘播种育苗方式。床土一般用2份园土,2份腐叶土,1份细沙。播种前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可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床土,以达到培育壮苗、防治苗期病虫害的目的。播种时可采用撒播法,用小粒种子播种器或用手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浸润透的床土上,撒种后用细筛筛过的细土覆盖,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播种时间:春播3月上、中旬。秋播8月上旬。播种后控制温度15℃~25℃之间,一周左右出苗。  
2)露地播种  :  于8月份,先将土地平整浇透,待水渗下后,将种子与细沙土拌匀,撒至地面,稍加细土将种子盖严,一周即可出苗。  
2、分株繁殖技术  
首先将绿化用地翻耕,施足底肥,整平,如4月将其从苗地起出,分株栽植于绿化地内,株行距10cm,浇透水,6月份便可布满。分株时间在生长季节都可进行,但在夏季分株时注意遮荫。紫花地丁如在春季进行分株会影响开花,而雨季移植易成活又不影响第二年开花,紫花地丁的无性繁殖在雨季进行为好。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时见效较快,在同种条件下分株移植,小紫花地丁较大株的缓苗快,成活率高,绿色期长,在园林绿化上如不特别要求当时的绿化效果尽量采用中小植株进行绿化。  
3.  自然繁殖  
紫花地丁自繁能力很强,按分株栽植法,在规划区内每隔5m栽植一片,种子成熟后不用采撷,任其随风洒落,自然繁殖,“十一”左右便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4.  幼苗期管理  
小苗出齐苗后要加强管理,特别要控制温度以防小苗徒长,此时光照要充足,温度控制在白天15℃,夜间8℃~10℃,保持土壤稍干燥。当小苗长出第一片真叶时开始分苗,移苗时根系要舒展,底水要浇透。白天温度为20℃左右,夜间温度为15℃左右,可适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促进幼苗生长,当苗长至5片叶以上时即可定植。  
5.  定植  
定植密度如果选用叶片在15~20之间的大中苗移栽,40株/m2。如果选用叶片在5~10之间的中小苗移栽,密度可为50株/m2。另外发现带土壤移植较裸根移植缓苗快,成活率高。故采用带土移植为宜。  
6.  生长期管理  
紫花地丁生长强健,抵抗能力强,生长期元需特殊管理,可在其生长旺季,每隔7~10  d追施一次有机肥。会使其景观效果更加。生长期间注意拔除杂草,一般不施追肥,雨季注意排水。  
7.  病虫害防治  
红蜘蛛为害叶片,可用石硫合剂喷杀。  
8.  种子的采收  
紫花地丁的种子在成熟以后干燥时,会急速开裂,将种子弹出。因此,应在蒴果立起之后,种实尚未开裂之前采收。在种子晾晒过程中,应该注意用窗纱将蒴果盖好,以免种子弹掉。然后过筛,将种子进行干贮。

2024-05-30 16:57:19 回答

1 生物学特性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cav)为堇菜科堇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14  cm,无地上茎,地下茎很短,主根较粗,其主根呈长圆锥形,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叶片肥大,狭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具圆齿,叶柄具狭翅,叶有绿、墨绿之别,绿色期长;花期早,  4—5月开花,花色艳丽,花型奇特;果期5—6月,蒴果椭圆形。株形有高中低之分,自播,根蘖繁殖能力强。由于紫花地丁返青早,花期长,株型低矮很紧凑、花色丰富等优点,秋后茎叶仍鲜绿如初,花旁伴有针状小果,直至冬初,地上部分才枯萎,因此是极好的地被植物,也可用于庭院大面积绿化,或装饰花镜,或镶嵌草坪等。紫花地丁除了作为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应用外,还具有药用、食用、密源等多种利用价值。它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消毒、消肿的作用。
   紫花地丁喜阳,不耐阴,在地势高、排水良好处有自然群落分布。喜温暖、凉爽气候,怕涝,土壤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黏壤土生长为好。紫花地丁一次栽种多年收益,其根不死,翌年春天又可萌发。紫花地丁在齐齐哈尔地区一般3月中旬萌动,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盛花期25  d左右,单花
开花持续6  d,开花至种子成熟30  d,  4—5月中旬有大量的闭锁花可形成大量的种子,  9月下旬又有少量的花出现。果期7—9月。
   2 栽培管理
   紫花地丁的自繁能力很强,雨季大量成熟的种子发芽出苗,在每m2有15株母株的地块内,到了秋季可增至500株。但自然繁殖状态下,母株、分株苗和实生小苗生长在一起,参差不齐,影响观赏效果,为了在园林绿化中达到整齐一致的观赏效果,可用播种育苗、分株移植法进行种植。
   2.1 播种前准备
   常规使用的播种箱,规格长50  cm,宽30  cm,高8~10  cm,也可采用育秧盘。播种箱在使用前一定要用水泡透,否则容易造成土与箱分离,影响出苗。床土准备一般用2份园土,  2份腐叶土,  1份细沙,用孔径为1  cm以下的筛子筛后备用。播种前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可用0.  1%  ~0.  3%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床土,以达到培育壮苗、防治苗期病虫害的目的。土壤消毒后用硝基腐殖酸调节土壤pH值,达到6.  0~7.  0待用。
   2.2 播种方法
   将采集到的紫花地丁种子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12月上旬播种在2~8℃的低温温室内,翌年2月出苗,  3月下地定植。亦可在5月采下种子,直接
地播,很快就可以发芽出苗。由于种粒比较细小,播种时最好采用“盆底浸入法”,即将床土装入秧盘或浅盆,置于更大的盛有水的容器中,使水从秧盘或盆底部向上渗透,湿润整个床土,然后再进行播种。播种时可采用撒播法,用小粒种子播种器或用手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浸润透的床土上,撒种后用细筛筛过的细土覆盖,覆盖厚度以盖住种子为宜。种子出苗过程中,如有土壤干燥现象,可继续用盆浸法补充水分。播种后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为宜。
   2.3 幼苗期管理 
   小苗出齐后要加强管理,特别要控制温度以防小苗徒长,此时光照要充足,温度应更低些,白天25℃,夜间8~10℃,保持土壤稍干燥。当小苗长出第
一片真叶时开始分苗,移苗时根系舒展,底水要浇透。白天温度为25℃左右。夜间温度为20℃左右,需要补充光照2~3周,可适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促进幼苗生长,当苗长至5片叶以上时即可定植。
   定植密度:如果选用叶片数为15~20的大中苗移栽,密度为40株·m-2。如果选用叶片数为5~10的中小苗移栽,密度可为50株·m-2。
   3 紫花地丁推广应用
   通过测试表

2024-05-30 16:57:19 回答

安徽富邦装饰为您解答
育苗:床土一般用2份园土,2份叶土,1份细沙。以达到培育壮苗、防治苗期病虫害的目的。播种时可采用播撒法,用小粒种子播种或用手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床土上,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播种时间:春季3月上中旬。秋季8月上旬。播种后控制温度15-25度之间,一周左右出苗。
自然繁殖:紫花地丁自然繁殖能力很强,按分株栽植法,在规划内每隔5m栽植一片,种子成熟后不用采撷,任其随风洒落,自然繁殖。
有苗期管理:小苗出齐后要加强管理,特别要控制温度以防小苗徒长,此时光照要充足,温度控制在白天15度,夜间8-10度,保持土壤稍干燥。当小苗长出第一片真叶时开始分苗,移苗时根系要舒展,底水要浇头。白天温度为20度左右,夜间温度15度左右,可适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促使幼苗生长,当苗长至5片以上是即可定植。
生长期管理:紫花地丁生长壮健,抵抗力强,生长期元需特殊管理,可在其生长旺期,每隔7-10天施加一次有机肥。会使其景观效果更加。生长期间注意拔出杂草,一般不施追肥,雨季注意排水。
种子的才收:紫花地丁的种子成熟以后干燥时,会急速开裂,将种子弹出。因此,应该在蒴果立起之后,种实尚未开裂之前采收。在种子晾晒过程中,应注意用窗纱将蒴果盖好,以免种子弹掉。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66189908981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