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和山茱萸的区别是什么?



				
				
8luckymore8
44174 次浏览 2024-05-06 提问
150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5-08 02:00:11 回答

萸有吴茱萸与山茱萸之分,那吴茱萸主要生长在江南地带,它有理气止痛的功效,治疗腹痛、腹泻等症。山茱萸主要是生长在河南的伏牛山,陕西、山西一带。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作用。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2024-05-08 02:00:11 回答

山茱萸有具有抗炎、抗菌、止血固经的作用。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1.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2.  用于虚汗不止。,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对于虚汗不止,本品又有敛汗作用,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用。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简易处方  [自汗、盗汗]  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  [汗出不止]  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  [遗尿]  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老人尿频失禁]  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山茱萸药理研究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  (3)抗炎、抗菌  山茱萸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4)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山茱萸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2024-05-08 02:00:11 回答

吴茱萸(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腕疼痛等症。
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5~8m。幼枝、叶轴、叶柄及花序均被黄褐色长柔毛。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1,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cm,宽2~6cm,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有透明腺点。花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蓇葖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成熟果实为中药,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蜀酸枣、肉枣、薯枣、鸡足、实枣、萸肉、药枣、天木籽、山芋肉、实枣儿。
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稀卵状披针形,长5—12cm,宽约7.5cm,先端渐尖,基部浑圆或楔形,上面疏被平伏毛,下面被白色平伏毛,脉腋有褐色簇生毛,侧脉6—8对;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有花15~35朵,有4个小型苞片,黄绿色,椭圆形;花瓣舌状披针形,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盘环状,肉质。果实椭圆形,长1.2~1.7cm,成熟时红色或紫红色。花期3月,果期8—10月。
产华东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生于海拔400~1500m的阴湿溪边,林缘或林内。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

2024-05-08 02:00:11 回答

山茱萸与吴茱萸是不同性味、不同归经、不同功效、不同用途的中药材。临床用药时,两者不可混淆,更不可相互代替。
  【山茱萸】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味酸,性微温;入肝、肾经;常用名有山萸肉、蜀枣、药枣、枣皮等;有补肝肾、涩精、敛汗的功效。
  山茱萸微温而不热,是一味平利阴阳的药品,不论阴虚或阳虚,都可配用。它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固湿。能利能湿是它的一大特点。临床上,它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腰膝疼痛、遗精、尿频、虚汗不止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山茱萸含莫罗忍冬甙,7-甲基莫罗忍冬,并含有熊果酸、没含子酸和皂甙等。其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皮肤真菌。
  山茱萸温补收敛,故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服用。
  【吴茱萸】
  吴茱萸是芸香料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吴茱萸将近成熟的果实;味辛、苦,性热;入肝、胃经;常用名有吴萸、淡吴萸、茶辣等;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
  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且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临床常与它药配伍用于脘腹冷痛、胁痛、疝痛、脚气疼痛、经行腹痛、虚寒久泻以及肝胃不和而致的呕吐等。另外,吴茱萸研末外敷涌泉或神阙穴,可治疗高血压、口舌疮、咽喉肿痛及小儿腹泻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吴茱萸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挥发油。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吴茱萸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用,阴虚火旺者忌用。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8838071823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