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紫苏叶属于什么植物谁知道?



				
				
静静地过
5465 次浏览 2024-04-27 提问
117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4-29 08:28:59 回答

青果,又称"橄榄"因果实尚呈青绿色时即可供鲜食而得名。性平,味甘、涩、酸。清热,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等。有同名书籍《青果》。
青果又称谏果,因初吃时味涩,久嚼后,香甜可口,余味无穷。比喻忠谏之言,虽逆耳,但利民,于人健康有益。橄揽还被称为"福果"。这是海外华侨起名的。此既说明了福州历史上青果产量多,也表达了侨胞对乡土(福州)的眷恋之情。

2024-04-29 08:28:59 回答

你好,药物名称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    【植物形态】    皱紫苏,又名:赤苏(《补缺夂蠓健?,紫苏(《食疗本草》),红紫苏。一年生草本,具特异芳香。茎直立,高30~100厘米,紫色或绿紫色,圆角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具有紫色关节的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5~7.5厘米,有紫色或白色节毛;叶片皱,卵形或圆卵形,长4~12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突尖或长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面紫色;两面疏生柔毛,下面有细油点。总状花序稍偏侧,顶生及腋生;苞卵形,全缘;花萼钟形,外面下部密生柔毛,先端唇形,上唇3裂,下唇2裂;花冠管状,先端2唇形,紫色,上唇2裂,裂片方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二侧裂片近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雄蕊4,2强,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4裂,花柱出自子房基部,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卵形,含1种子。花期6~7月。果期7~8月。  野生或栽培,分布几遍全国。  ②尖紫苏,又名:野生紫苏。形态与上种相似。全体被疏柔毛。叶长卵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具粗圆齿,两面均平坦,不皱,紫色而被毛。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小坚果褐色至淡黄色。  以上植物的根及近根老茎(苏头)、茎(紫苏梗)、宿萼(紫苏苞)、果实(紫苏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2024-04-29 08:28:59 回答

皱紫苏,又名:赤苏(《补缺夂蠓健?,紫苏(《食疗本草》),红紫苏。一年生草本,具特异芳香。茎直立,高30~100厘米,紫色或绿紫色,圆角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具有紫色关节的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5~7.5厘米,有紫色或白色节毛;叶片皱,卵形或圆卵形,长4~12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突尖或长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面紫色;两面疏生柔毛,下面有细油点。总状花序稍偏侧,顶生及腋生;苞卵形,全缘;花萼钟形,外面下部密生柔毛,先端唇形,上唇3裂,下唇2裂;花冠管状,先端2唇形,紫色,上唇2裂,裂片方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二侧裂片近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雄蕊4,2强,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4裂,花柱出自子房基部,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卵形,含1种子。花期6~7月。果期7~8月。    野生或栽培,分布几遍全国。    ②尖紫苏,又名:野生紫苏。形态与上种相似。全体被疏柔毛。叶长卵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具粗圆齿,两面均平坦,不皱,紫色而被毛。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小坚果褐色至淡黄色。    以上植物的根及近根老茎(苏头)、茎(紫苏梗)、宿萼(紫苏苞)、果实(紫苏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    在9月上旬(白露前后)枝叶茂盛花序刚长出时采收,置通风处阴干,然后将叶子采下。    【药材】    干燥完整的叶呈卵形或圆卵形,多数皱缩卷曲,或已破碎,两面均棕紫色,或上面灰绿色,下面棕紫色,两面均有稀毛;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近圆形,有柄,质薄而脆。切碎品多混有细小茎枝。茎四方形,有槽,外皮黄紫色,有时剥落,木质部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气芳香,味微辛。以叶大、色紫、不碎、香气浓、无枝梗者为佳。    主产于江苏、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皱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0.5%,内含紫苏醛约55%,左旋柠檬烯20~30%及α-蒎烯少量。还含精氨酸、枯酸、矢车菊素3-(6-对香豆酰-β-D-葡萄糖甙)5-β-D-葡萄糖甙。又,叶的挥发油中含异白苏烯酮等。尖紫苏全草含挥发油,内含异戊基-3-呋喃甲酮、紫苏醛、α-及β-蒎烯、d-柠檬烯、l-芳樟醇、莰烯、薄荷醇、薄荷酮、紫苏醇、二氢紫苏醇、丁香油酚。    【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  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克/公斤经口给予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②抗菌作用  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③对血糖的影响  紫苏油0.35毫升/公斤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紫苏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作成肟后,口服的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将此肟溶于橄榄油中皮下注射,亦有作用,但较缓慢。    【性味】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    ②《千金·食治》:"味辛,微温,无毒。"    ③《本草衍义》:"味微辛甘。"    【归经】入肺、脾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    温病及气弱者忌服。    [编辑本段]【功用主治】    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香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249211311340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