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栽培的方法?



				
				
langlang0802
42991 次浏览 2024-05-31 提问
114

最新回答 (7条回答)

2024-06-02 00:15:40 回答

土壤准备
 1、土壤耕作和基肥:种植前深耕一次(30-40cm),将化肥和厩肥(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kg,5m3腐殖土,过磷酸钙65kg,复合肥50kg)施入土壤后深翻(15-25cm)。
 2、理  墒:附近开70-100cm深的排水沟(根据水位高低而定),起45cm的高畦,畦宽1.0m,沟宽40cm。
 3、土壤消毒:采用甲醛消毒和维博亩等化学药品(暂定)消毒,以40%工业甲醛消毒为例:稀释浓度为1%,均匀喷洒土壤,喷洒后迅速盖好塑料薄膜密闭闷熏,2-3天后揭膜,风干土壤两周后淋水冲洗,再过两周后方可定植。不同的消毒药品根据使用说明和试验决定。第一次种植的土壤不必消毒。
 二、种苗选择及定植  
 种苗选择:选择苗高11-15cm、4-5片真叶的种苗定植。优质种苗标准:  种苗健壮,叶片油绿,根系发达、须根多、色白,叶片无病斑、虫咬伤缺口和机械损伤。
 定植时间:周年均可定植,但从生产及销售的角度考虑,4-6月份为较理想。
 定植方式:每畦种3行,中行与边行交错定植,株距30cm,每平方米定植9-10株,每棚可栽种1100余株。
 定植方法:种植前2-3天,给土壤浇透水;种植时间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进行;栽种时要深穴浅植,根颈部位露于土表1-1.5cm,否则,植株易感染真菌病害,如果植株栽得太浅,采花时易拉松或拉出植株;栽完后及时浇透水。
 三、栽培管理
 
 1.小苗期的管理:定植后用70%的遮阳网遮光7-10天,待苗成活后再逐渐增加光照;通过侧膜和顶膜的开启和关闭来调节昼夜温度,昼温保持在22-25℃,夜温20-22℃,持续1个月;这个时期用喷淋浇水,浇水时间在早晨为好。在植株旁控一个小洞,来指示土壤的湿度,水分不宜过干和过湿,浇水频率5天一次,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土壤结构、天气状况等具体来定;每天逐株检查,及时剔除带病植株,补上健壮小苗。
 2.成苗期的管理:种植后1个月左右,非洲菊就进入旺盛生长期,光照过强时需适当遮荫;温度调为夜间14-16℃,白天18—25℃为最低温度;每隔1周用0.1%的复合肥(N:P:K为15:15:15)浇1次,每2周用0.1%的磷酸二氢钾喷施1次叶面肥;喷施广谱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2-3次防病。
 3.花期的管理:3-4个月左右即进入花期。每隔1周施用N:P:K=12:12:17的复合肥1次。采用叶面喷施微肥,一般25天1次,每次用0.1-0.2%  Ca(NO3)2.4H2O,0.1-0.2%的螯合铁加0.1-0.2%的硼砂加5-10ppm的钼酸钠进行叶面交替喷施;浇水采用滴灌,浇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切忌不要从叶丛中浇水。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及时拔草,清除病叶、枯叶,拔出病株并用生石灰进行植穴的土壤消毒;夏季花期,要注意遮阳及通风降温,冬季花期,注意保温及加温,尤其应防止昼夜温差太大,以减少畸形花的产生。
 四、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疫病
 防治关键技术:连作土壤必须用威博亩和甲醛等消毒,使用方法和用量见说明;浅植,根颈露于表面1cm;防止土壤过湿,表土10cm以下土壤放入手心用力捏紧后不成团,即可以浇水;发病初期,叶片部分发红,开始出现萎蔫,用58%乙磷铝锰锌400倍液灌根,尔后7天用64%杀毒矾粉剂500倍液灌根,施药时间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温度高于28度时停止施药,每隔7天用药一次,连续3次。
 2、白粉病
 防治关键技术:保持棚内通风低湿;及时清除病叶;发病时喷施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用20%菌克烟雾熏烟防治,每隔7天防治1次,连防2-3次。另外,用硫磺熏蒸法防治,每个熏蒸器每次投放硫磺粉20-30g,于每日17时放帘后,保持棚内密闭,通电加热2小时,每隔6天更换一次硫磺粉,连续熏蒸15天止。在白粉病病发期,每天熏蒸8-10h,10天左右即可消除白粉病。
 3、斑点病
 防治关键技术: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集中销毁;发病初期喷施2.5%腈菌唑乳油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4、灰霉病
 防治关键技术:控制湿度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将密植的、生长过密的叶片疏除;增加通风透气,空气湿度保持在75—85%;从植株冠丛以下浇水;为防止水蒸气在花朵上凝结,晴天早晨10点以后,要逐渐拉开侧棚,避免棚内温度急剧升高;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叶面喷雾,并结合烟雾剂进行防治。
 5、白粉虱
 防治关键技术:彻底清除杂草;插黄板进行随时监测,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选好药剂和正确用药:白粉虱对农药易产生抗性,必须轮换用药。效果较好的农药有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等。喷药时间选在黎明,喷后密闭大棚4-5个小时,第二天早晨连续喷药一次。
 6、蓟马
 防治关键技术:及时剪除有虫花朵,从而减少温棚(室)内的虫源;在温室中熏蒸农药是最好的防治方法,用80%敌敌畏300-400ml熏蒸1小时或用5%吡虫啉1500-2000倍液喷雾后关闭大棚8-10小时,熏蒸时间可以在早上10点或傍晚5点温度稍高时进行以达到良好药效。
 7、菜青虫
 防治关键技术:幼虫,用10%虫除尽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高龄幼虫可采用有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进行防治,7天1次,连续3次。
 注:以上农药根据资环所提供的参考配方经过试验后而定。
   五、生理病害
 1、症状:幼叶上出现浓绿色斑点,严重时幼叶及生长点先发生枯死,而老叶却还能保持正常状态。
 解决措施:从症状表现上判断,可能是缺钙引起的。用0.15%  Ca(NO3)2.4H2O叶面喷施,25天一次。
 2、症状:老叶的叶肉部分出现“花叶”,叶片基部形成一个倒“V”形的绿色部分,其顶部也可一至延伸接近叶片顶端。叶片变脆、弯曲,甚至发红,新叶长得又少又,叶柄细长,幼叶叶脉突出,花序的形成受抑制,花梗细,花朵变小。用0.2%镁肥喷施2次。
 解决措施:从症状表现上判断,可能是缺镁引起的。
 3、症状:叶片变成淡**,甚至几乎发白,叶脉初期保持绿色,但最终也会变色。
 解决措施:从症状表现上判断,可能是缺铁引起的。用0.02%的螯合铁喷施,25天一次。
 4、症状:小叶弯曲,变厚,变脆。生长点枯死,花蕾败育或产生畸形的不育花序。
 解决措施:从症状表现上判断,可能是缺硼引起的。用0.05%的硼砂喷施,25天一次。
 5、症状:幼叶上出现斑点和“花叶”,叶片的一侧发育正常,另一侧不正常,叶片向侧面弯曲。
 解决措施:从症状表现上判断,可能是缺锌引起的。
   六、质量缺陷
 
 1、花枝断裂:花枝上出现横向裂口,严重的出现花枝断裂,裂口呈切口状。
 解决措施:可用1~2‰硝酸钙,每周喷一次。
 2、叶片边缘焦枯:叶片顶部或羽裂的尖部突然出现焦枯。
 解决措施:由施肥浓度过高引起,立即喷清水稀释或冲洗叶片附着的肥液;延长施肥间隔时间和降低施肥浓度,过一段时间会自然恢复的。
   七、采后处理
 
 采收:单瓣品种的花朵当2-3轮雄蕊成熟后就可采收了,重瓣品种要成熟一些才采收,早采的花朵瓶插寿命会缩短。采后必须先立即放入水中,水必须很清洁。鲜花在放入水前须剪去2-5cm毛状木质化的底部花梗,使花梗能够吸

2024-06-02 00:15:40 回答

土壤准备  1、土壤耕作和基肥:种植前深耕一次(30-40cm),将化肥和厩肥(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kg,5m3腐殖土,过磷酸钙65kg,复合肥50kg)施入土壤后深翻(15-25cm)。  2、理  墒:附近开70-100cm深的排水沟(根据水位高低而定),起45cm的高畦,畦宽1.0m,沟宽40cm。  3、土壤消毒:采用甲醛消毒和维博亩等化学药品(暂定)消毒,以40%工业甲醛消毒为例:稀释浓度为1%,均匀喷洒土壤,喷洒后迅速盖好塑料薄膜密闭闷熏,2-3天后揭膜,风干土壤两周后淋水冲洗,再过两周后方可定植。不同的消毒药品根据使用说明和试验决定。第一次种植的土壤不必消毒。  二、种苗选择及定植    种苗选择:选择苗高11-15cm、4-5片真叶的种苗定植。优质种苗标准:  种苗健壮,叶片油绿,根系发达、须根多、色白,叶片无病斑、虫咬伤缺口和机械损伤。  定植时间:周年均可定植,但从生产及销售的角度考虑,4-6月份为较理想。  定植方式:每畦种3行,中行与边行交错定植,株距30cm,每平方米定植9-10株,每棚可栽种1100余株。  定植方法:种植前2-3天,给土壤浇透水;种植时间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进行;栽种时要深穴浅植,根颈部位露于土表1-1.5cm,否则,植株易感染真菌病害,如果植株栽得太浅,采花时易拉松或拉出植株;栽完后及时浇透水。

2024-06-02 00:15:40 回答

非洲菊  GERBERA  JAMESONIL  
  又名扶郎花,太阳花,菊科多年生草本,常用于切花或盆花。花朵清秀挺拔,飘洒俊逸,花色艳而不妖,丽若云霞,姣美高雅,爽心悦目。  
  习性  非洲菊原产南非,喜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为20-25℃,白天不超过26℃,冬季休眠温度12-15℃,低于7℃停止生长,露地除华南外不能过冬,对光照不敏感,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培养,生长开花良好。喜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微酸性的沙质壤土。  
  繁殖  非洲菊可用组织培养,播种及分株繁殖。茎尖培养用1/2MS培养基,加10毫克/升的6-BA和0.3克/升干酷素。继代培养加10毫克/升激动素加0.5毫克/升吲哚萘乙酸,生根培养MS培养基加0.03毫克/升的萘乙酸。  
  非洲菊种子寿命短,种子采后即播,用小粒种子播种法,在20-25℃温度下10-14天即可发芽,发芽后移至向阳处,子叶完全展叶时分苗,2-3片真叶时上盆,2-3个月后开花。  
  分株在4-5月盛花后进行,一般是将栽培2-3年的母株结合换盆将其切成2-4片叶子的若干小株,注意保护好幼芽和带有较好的根系。  
  (  三)栽培要点  盆栽用深盆,盆土用腐土4份、园土3份、堆肥2份、沙1份混合配济而成。栽时将根颈部稍露出土面,苗期应保持盆土湿润并进行蹲苗,生长盛期应保持供水充足,花期浇水时,不要使叶丛中心沾水,防止花芽腐烂。适宜的氮、磷、钾比例为15:18:25,上盆10天开始追稀液肥,以后每10-15天追施稀饼肥水加磷酸二氢钾,并喷施2-3次0.1%的硼酸,花前增施1%的磷酸二氢钾。夏季炎热天减少浇水,停止施肥,将盆花放在凉爽通风处,使其安全度过半休眠状态,防止落叶。对下部基生叶枯萎后,要及时清除。冬季要入房,保持室温在  15℃以上,夏季要遮荫,温度不超过26℃。  
  (四)病虫害防治  非洲菊的病虫害有叶斑病、白粉病、病毒病、花腐病、根茎腐烂病、跗线螨、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叶蛾、蚜虫等。  
  1.  叶斑病  初现紫褐色小点,扩大成圆形直径1-7毫米的病斑,中央暗灰色,边缘紫褐色,上生黑色小点而穿孔;菊尾孢菌引起的叶斑病,病斑边缘隆起的褐色浅纹,病斑两面有不明显的暗绿色霉点;菊叶点霉菌引起的叶斑病,病斑有同心轮纹,上生黑色小点。5月下旬开始发病,7-9月最重。可用50%多菌灵6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喷洒。  
  2.  白粉病  受害叶片现长椭圆形黄白色病斑,上覆盖白粉,后变灰白色干枯,可用15%粉锈宁1000倍喷洒。  
  3.  花腐病  实现水渍小斑点,扩大后花瓣枯死,潮湿时产生灰色霉层,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10-15天1次,共喷2-3次。  
  4.  根茎腐烂病  表现根茎部出现水渍状褐斑,皮层组织腐烂撕裂,叶片由绿色变暗紫红色变褐色,全部叶片枯死。是一种土传病害,幼根或伤口入侵这,用80%疫霜灵400倍浇灌土壤。  
  5.  斑驳病  由烟草脆裂病毒引起,叶片出现褪绿坏死斑,有时表现为栎叶状,叶皱缩,变小,变脆。汁液、线虫或种子传播。采用脱毒及无毒植株栽培。  
  6.  跗线螨  可用40%三氯杀螨醇1000倍防治,棉铃虫用40%氧化乐果1200倍防治,蚜虫用20%菊杀乳油2500倍喷洒。

2024-06-02 00:15:40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栽培的管理,1、小苗期的管理:定植后用70%的遮阳网遮光7-10天,待苗成活后再逐渐增加光照;通过侧膜和顶膜的开启和关闭来调节昼夜温度,昼温保持在22-25℃,夜温20-22℃,持续1个月;这个时期用喷淋浇水,浇水时间在早晨为好。在植株旁控一个小洞,来指示土壤的湿度,水分不宜过干和过湿,浇水频率5天一次,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土壤结构、天气状况等具体来定;每天逐株检查,及时剔除带病植株,补上健壮小苗。
2、成苗期的管理:种植后1个月左右,非洲菊就进入旺盛生长期,光照过强时需适当遮荫;温度调为夜间14-16℃,白天18—25℃为最低温度;每隔1周用0.1%的复合肥(N:P:K为15:15:15)浇1次,每2周用0.1%的磷酸二氢钾喷施1次叶面肥;喷施广谱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2-3次防病。
3、花期的管理:3-4个月左右即进入花期。每隔1周施用N:P:K=12:12:17的复合肥1次。采用叶面喷施微肥,一般25天1次,每次用0.1-0.2%Ca(NO3)2.4H2O,0.1-0.2%的螯合铁加0.1-0.2%的硼砂加5-10ppm的钼酸钠进行叶面交替喷施;浇水采用滴灌,浇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切忌不要从叶丛中浇水。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及时拔草,清除病叶、枯叶,拔出病株并用生石灰进行植穴的土壤消毒;夏季花期,要注意遮阳及通风降温,冬季花期,注意保温及加温,尤其应防止昼夜温差太大,以减少畸形花的产生。

2024-06-02 00:15:40 回答

非洲菊多采用组织培养快繁,采用分株法繁殖,每个母株可分5~6小株;播种繁殖用于矮生盆栽型品种或育种;可用单芽或发生于颈基部的短侧芽分切扦插。光周期的反应不敏感,日照的长短对花数和花朵质量无影响。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土层深厚、微酸性的沙质壤土。
种苗选择苗高11-15cm、4-5片真叶的种苗定植。优质种苗标准:种苗健壮,叶片油绿,根系发达、须根多、色白,叶片无病斑、虫咬伤缺口和机械损伤。
非洲菊是一种非常美观的室内观赏花卉,花朵很大,原产地南非,非洲菊抗旱耐冻,是一种很好养殖的室内观赏植物,各地对于非洲菊的养殖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少有爱花之人不养殖非洲菊的。非洲菊是热带植物,所以非洲菊的养殖方法比较简单。
灌水定植后苗期应保持适当湿润并蹲苗。非洲菊的养殖方法中的这两点都是根据它的生长环境而来的,非洲菊原本是热带植物,多光照,少水分,所以非洲菊管理较为简单。
相对于其他花卉来说非洲菊性价比很高,管理很容易,而观赏价值又极高,所以在现代社会被很多人所喜爱。

2024-06-02 00:15:40 回答

非洲菊多采用组织培养快繁,采用分株法繁殖,每个母株可分5~6小株;播种繁殖用于矮生盆栽型品种或育种;可用单芽或发生于颈基部的短侧芽分切扦插。光周期的反应不敏感,日照的长短对花数和花朵质量无影响。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土层深厚、微酸性的沙质壤土。

2024-06-02 00:15:40 回答

土壤准备
 1、土壤耕作和基肥:种植前深耕一次(30-40cm),将化肥和厩肥(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kg,5m3腐殖土,过磷酸钙65kg,复合肥50kg)施入土壤后深翻(15-25cm)。
 2、理  墒:附近开70-100cm深的排水沟(根据水位高低而定),起45cm的高畦,畦宽1.0m,沟宽40cm。
 3、土壤消毒:采用甲醛消毒和维博亩等化学药品(暂定)消毒,以40%工业甲醛消毒为例:稀释浓度为1%,均匀喷洒土壤,喷洒后迅速盖好塑料薄膜密闭闷熏,2-3天后揭膜,风干土壤两周后淋水冲洗,再过两周后方可定植。不同的消毒药品根据使用说明和试验决定。第一次种植的土壤不必消毒。
 二、种苗选择及定植  
 种苗选择:选择苗高11-15cm、4-5片真叶的种苗定植。优质种苗标准:  种苗健壮,叶片油绿,根系发达、须根多、色白,叶片无病斑、虫咬伤缺口和机械损伤。
 定植时间:周年均可定植,但从生产及销售的角度考虑,4-6月份为较理想。
 定植方式:每畦种3行,中行与边行交错定植,株距30cm,每平方米定植9-10株,每棚可栽种1100余株。
 定植方法:种植前2-3天,给土壤浇透水;种植时间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进行;栽种时要深穴浅植,根颈部位露于土表1-1.5cm,否则,植株易感染真菌病害,如果植株栽得太浅,采花时易拉松或拉出植株;栽完后及时浇透水。
 三、栽培管理
 
 1.小苗期的管理:定植后用70%的遮阳网遮光7-10天,待苗成活后再逐渐增加光照;通过侧膜和顶膜的开启和关闭来调节昼夜温度,昼温保持在22-25℃,夜温20-22℃,持续1个月;这个时期用喷淋浇水,浇水时间在早晨为好。在植株旁控一个小洞,来指示土壤的湿度,水分不宜过干和过湿,浇水频率5天一次,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土壤结构、天气状况等具体来定;每天逐株检查,及时剔除带病植株,补上健壮小苗。
 2.成苗期的管理:种植后1个月左右,非洲菊就进入旺盛生长期,光照过强时需适当遮荫;温度调为夜间14-16℃,白天18—25℃为最低温度;每隔1周用0.1%的复合肥(N:P:K为15:15:15)浇1次,每2周用0.1%的磷酸二氢钾喷施1次叶面肥;喷施广谱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2-3次防病。
 3.花期的管理:3-4个月左右即进入花期。每隔1周施用N:P:K=12:12:17的复合肥1次。采用叶面喷施微肥,一般25天1次,每次用0.1-0.2%  Ca(NO3)2.4H2O,0.1-0.2%的螯合铁加0.1-0.2%的硼砂加5-10ppm的钼酸钠进行叶面交替喷施;浇水采用滴灌,浇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切忌不要从叶丛中浇水。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及时拔草,清除病叶、枯叶,拔出病株并用生石灰进行植穴的土壤消毒;夏季花期,要注意遮阳及通风降温,冬季花期,注意保温及加温,尤其应防止昼夜温差太大,以减少畸形花的产生。
 四、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疫病
 防治关键技术:连作土壤必须用威博亩和甲醛等消毒,使用方法和用量见说明;浅植,根颈露于表面1cm;防止土壤过湿,表土10cm以下土壤放入手心用力捏紧后不成团,即可以浇水;发病初期,叶片部分发红,开始出现萎蔫,用58%乙磷铝锰锌400倍液灌根,尔后7天用64%杀毒矾粉剂500倍液灌根,施药时间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温度高于28度时停止施药,每隔7天用药一次,连续3次。
 2、白粉病
 防治关键技术:保持棚内通风低湿;及时清除病叶;发病时喷施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460903167724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