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原理是什么?



				
				
Jessie小鱼
80003 次浏览 2024-06-05 提问
55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6-07 15:19:24 回答

先要说明一下什么是超外差式收音机,最初的收音机属于直放式收音机,它的特点是,从天线上接收到的高频信号,在检波以前,一直不改变它原来的高频频率(即高频信号直接放大)。它的缺点是,在接收频段的高端和低段的放大不一样整个波段的灵敏度不均匀。如果是多波段收音机,这个矛盾更突出。其次,如果要提高灵敏度,必须增加高频放大的级数,由此带来各级之间的统一调谐的困难,而且高频放大器增益做不高,容易产生自激。
  如果能够把收音机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都变换成固定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检波。由于中频频率比变换前的信号频率低,而且频率固定不变,所以任何电台的信号都能得到相等的放大量,同时总的放大量也可以较高。从而克服了上述矛盾。
  典型的超外差式收音机的框图可见9702说明书。振荡器产生一个始终比接收信号高一个中频频率的振荡信号,在混频器内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将振荡信号与接收信号相减产生一个新的频率即中频,这就是"外差作"。
  为了获得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在获得中频信号以后在加以放大,即中频放大,这样收音机的接收质量大大提高,这就是"超外差式"电路。它有如下几个优点:
  1.  由于变频后为固定的中频,频率比较低,容易获得比较大的放大量,因此收音机的灵敏度可以做得很高。
  2.  由于外来高频信号都变成了一种固定的中频,这样就容易解决不同电台信号放大不均匀的问题。
  3.  由于采用"差频"作用,外来信号必须和振荡信号相差为预定的中频才能进入电路,而且选频回路、中频放大谐振回路又是一个良好的滤波器,其他干扰信号就被抑制了,从而提高了选择性。
  但是超外差式电路也有不足之处,会出现镜频干扰和中频干扰,这二个干扰是超外差式收音机所特有的干扰。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中频选择性,就是收音机对外来的455kHz中频信号的抗干扰能力。由于输入回路的谐振频率比455kHz高,所以输入回路对中频干扰有较大的抑制能力。
  根据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变频原理,当振荡频率与外来信号频率相差一个中频频率(455kHz)时,信号就能顺利通过中频放大器获得放大,用公式表示f振-f信=f中,这是信号频率比振荡频率低的情况。如果外来信号频率比振荡频率高一个中频,情况又怎样呢?他们的差额f镜-f振=f中,即他们的差额也是中频频率,同样中频放大器也能顺利的让他们通过获得放大。

2024-06-07 15:19:24 回答

首先把声音通过话筒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经放大后被高频信号(载波)调制,这时高频载波信号的某一参量随着音频信号作相应的变化,使我们要传送的音频信号包含在高频载波信号之内,高频信号再经放大,然后高频电流流过天线时,形成无线电波向外发射,无线电波传播速度为3×108m/s,这种无线电波被收音机天线接收,然后经过放大、解调,还原为音频电信号,送入喇叭音圈中,引起纸盆相应的振动,就可以还原声音,即是声电转换传送——电声转换的过程。

2024-06-07 15:19:24 回答

收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人类自从发现能利用电波传递信息以来,就不断研究出不同的方法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的距离、设备的微形化、省电化、轻巧化等。接收信息所用的接收机,俗称为收音机。目前的无线电接收机不单只能收音,且还有可以接收影像的电视机、数字信息的电报机等。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收音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自1920年开发了无线电广播的半个多世纪中,收音机经历了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的三代变化,功能日趋增多,质量日益提      5  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音机又朝着电路集成化、显示数字化、声音立体化、功能电脑化、结构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2024-06-07 15:19:24 回答

7管半导体收音机的主要性能为频率范围:525~1605kHz;输出功率:
100mW(最大);扬声器:+57mm,8Ω;电源:3V(5号电池二节);体积:122mm×66mm×26mm。HX108-2型7管半导体收音机的电路原理图。由图可见,整机中含有7只三极管,因此称为7管收音机。其中,三极管V,为变频管,V2、V3为中放管,V4为检波管,V5为低频前置放大管,V6、V7为低频功放管。
天线回路选出所需的电台信号,经过变压器T,.(或B.)耦合到变频管V.的基极。与此同时,由变频管Vl、振荡线圈B2、双联同轴可变电容CIB等元器件组成的共基调射型变压器反馈式本机振荡器,其本振信号经电容C。注入到变频管Vl的发射极。电台信号与本振信号在变频管Vl中进行混频,混频后,Vl管集电极电流中将含有一系列的组合频率分量,其中也包含本振信号与电台信号的差频(465kHz)分量,经过中周B。(内含谐振电容),选出所需的中频(465kHz)分量,并耦合到中放管V2的基极。囹中电阻R3是用来进一步提高抗干扰性能的,二极管VD3是用以限制混频后中频信号振幅(即二次AGC)。
中放是由V2、V3等元器件组成的MAX6978AUE两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通过两级中放将混频后所获得的中频信号放大后,送人下一级的检波器。检波器是由三极管V。(相当于二极管)等元件组成的大信号包络检波器。检波器将放大了的中频调幅信号还原为所需的音频信号,经耦合电容C10送入后级低频放大器中进行放大。在检波过程中,除产生了所需的音频信号之外,还产生了反映了输入信号强弱的直流分量,由检波电容之-C7两端取出后,经R8、C4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滤波后,作为AGC电压(-UAGC)加到中放管V2的基极,实现反向AGC。即当输入信号增强时,AGC电压降低,中放管V2的基极偏置电压降低,工作电流Ie将减小,中放增益随之降低,从而使得检波器输出的电平能够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低放部分是由前置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组成。由V5组成的变压器耦合式前置放大器将检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放大后,经输入变压器B6送入功率放大器中进行功率放大。功率放大器是由V6、V7等元器件组成的,它们组成了变压器耦合式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将音频信号的功率放大到是够大后,经输出变压器T,,耦合去推动扬声器发声。其中R11、VD4是用来给功放管V6、V7提供合适的偏置电压,消除交越失真。
本机由3V直流电压供电。为了提高功放的输出功率,3V直流电压经滤波电容Cl5去耦滤波后,直接给低频功率放大器供电。而前面各级电路是用3V直流电压经过由R12、VD1、VD2组成的简单稳压电路稳压后(稳定电压约为1.4V)供电,目的是用来提高各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10229873657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