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琉璃跃跃
69538 次浏览 2024-04-30 提问
120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02 04:44:31 回答

由于时代局限,当时在胎、釉运用处理上,还处于原始阶段,尚未达到成熟釉里红。宋代钧窑也以铜为着色剂,由于胎釉配比不同,烧成高温铜红釉。到元代,江西景德镇不但成功地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器,同时,还烧出成功的釉里红瓷,并创制了青花釉里红这一新品种,使中国古陶瓷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由于元代执政时间短(近一个世纪),且成熟的青花瓷、釉里红瓷及青花釉里红瓷均在元代中晚期才产生,产品存世量非常稀少,其中一大部分又出口到国外去,国内遗存甚少,非常宝贵。所以,这几种的瓷器,历来为古陶瓷界所推崇,更是梦寐以求的佳品。
 一、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方法的三种特征
1、釉里红线绘,即是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图案花纹。这是元代釉里红瓷器最主要的装饰方法。由于高温铜红料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产生飞红现象,所以,细线描绘花纹的釉里红瓷器烧成比较困难。
2、釉里红拔白,其方法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图案花纹部位,或在该部位刻划出图案花纹,用铜红料涂抹其他空余之地,烧成后,图案花纹即在周围红色中以胎釉之本色显现出来。
3、釉里红涂绘,以铜红成片、成块地涂绘成一定图案花纹。釉里红拔白和釉里红涂绘这两种方法都能减少像釉里红线绘容易产生的飞红现象。从推理上说,后两种应早于线绘的普通使用(以上三种釉里红装饰特征引自汪庆正《元明清时期陶瓷》第一章第四节)。
 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方法,二、
1、元釉里红和元青花在制作上的共同特征与不同点。
 每个历史时期的瓷器都有各自的制作特征,也就是说,它们会留下了“时代烙印”。我们即可延着时代的印迹去寻找到瓷器的渊源与“归宿”。元釉里红和元青花同处在一个时代,在瓷器的制作上,如胎、釉、器型、工艺、图案纹饰等方面,都是按照那个时代的款式、工艺去加工制作的。不管什么器型、品种,基本上大致相同,这就是它们的共同点。在鉴定上,可将对元青花、单色釉的鉴定方法运用到元釉里红上来。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元青花是用钴料作为呈色剂绘画,烧成后成为青花。元青花钴料可分为进口青料和国产青料两种:进口青料即苏泥勃青,烧成后,青花呈色有青翠和靛青两种,因苏泥勃青青料含铁量高,青花积料处呈现出褐色铁斑,有凹凸感;国产青料烧成后,青花呈色为蓝黑和蓝灰两种,色泽不太鲜艳,积料处有黄褐铁斑。元釉里红即是以铜红料作为呈色剂绘画,烧成后成为红色。釉里红线绘多见飞红现象,釉里红拔白和釉里红涂绘少见飞红现象。(洪武时期釉里红瓷个别器物还有飞红现象,但大多数都能控制铜红飞红现象)。施釉上,元青花多施透明釉和青白釉,元釉里红即多施枢府釉和青白釉。
2、利用釉下气泡特点和“死亡气泡”来识别古瓷年代、窑口与真伪。
 气泡是指瓷器釉内蕴藏的气泡。它形成的机理是因胎体和釉中及空间气体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受到釉面阻挡而形成的。釉中气泡的大小、多少及布局,都因各时期不同的胎质、用釉、窑温、燃料及烧制技术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大小气泡及排列状态。曾有人说:“宋元瓷器不存在气泡”,我认为是没有科学根据的,那种超自然常规的说法难于让人致信,况且我国古陶瓷专家对各历史时期瓷器的釉下气泡早已作过精彩的论述,如:
 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哥、定、钧瓷器的气泡特点是:“聚沫攒珠”;
 汝窑气泡的特点是:“寥若星辰”,气泡中闪现玛瑙光泽亮点;
 元青花的气泡特点是:“在密布雾状小气泡层中散落着大气泡”;
 明永乐瓷气泡的特点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布局疏朗”;
 宣德瓷气泡的特点是:“大、中、小气泡成群,群与群之间间距流朗”;
 成化瓷气泡特点是:“小而密集”。
……
釉中“死亡气泡”即是指瓷器随着时间的久远,在大自然的催化下,釉中气泡自行消亡的变化现象,所谓死亡气泡即是气泡自行破裂,留下气泡圆点痕迹,又随着时间延长,在破裂气泡的痕迹中呈现黑色斑点。瓷器存世的时间越长,死亡气泡就越多。当然,气泡的死亡与胎釉的技术制作有很大的关系,好的窑口,釉层肥厚,对气泡起着较强的保护作用,但是,气泡的死亡是大自然一种不可抗拒的演变规律。
 根据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专家长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凡清后期,民国和现代瓷器不存在死亡气泡。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它对涉及古陶瓷界的人,如何面对新仿古陶瓷鉴定起到关键性作用。据我所知,现在的高仿技术对死亡气泡还无法仿制。
3、对一只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的鉴定见解。
 这是一只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详见照片),其规格为:高28厘米,口径8.2厘米,最大腹径14厘米,底径8厘米。
 胎质:胎色洁白。胎体适中偏重,圈足面露胎,可见少许淡火石红,足面与釉交接处有一些褐黑色斑迹。
 釉色:施枢府乳浊釉,呈失透状,白中泛青,积釉处呈青色,有玉质感。釉里红呈色均匀,但釉里红中还有出现微数不多的褐黑斑点,在红色图案花纹周围出现飞红现象,釉层中可见针眼、粘渣和毛边。
 气泡:在30倍放大镜下,可见到釉内小部分“死亡气泡”,破裂的气泡中呈黑褐色。
 工艺:该玉壶春瓶采用四段三接,接口处分别在颈部、腹部、底部。圈足内壁自上而下向外斜撇,足端外圈斜削一刀,形成“  ”型,圈足内底用手工削刀旋削,中心收刀,留有细小钉点,旋削工艺较为粗糙,从底部釉层中还可见到凹凸不平。

2024-05-02 04:44:31 回答

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飞状况。
元代釉里红的装饰工艺远远落后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红采用涂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再在纹饰外填红,形成红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划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地红花。至于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是后期作品,时间大约在元末。这些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技法也很单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简单点染的方法。
随着元青花热的持久不衰,元釉里红更成为热中之热,仿品大量出现。据报刊上有些藏品介绍文章看,大多不可靠。这些仿品严格来讲无论哪一方面都和真品有别,但其中几个地方可特别注意。胎骨过于细腻;底面旋削痕不清或有人为做出窑红的情况;釉层青灰、粗糙、肮脏或干枯,没有透亮滋润感,釉里红呈色暗红或铁红,过于均匀,不见灰黑或苔绿,也无烧飞情况;有些仿品是用其他呈色剂,发色与釉里红不同;纹饰有些采用明清瓷画法,有些模仿至正型元青花画法。而目前为止可以不再定为元代釉里红的,并不见同类大型青花瓷的画法;有的题“大元某某年制”款,均属臆造。
元代釉里红特征性强,如能多看博物馆藏品或可靠的图录,尚易于识别。

2024-05-02 04:44:31 回答

釉里红瓷器鉴定方法:
1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
2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飞状况。
3元代釉里红的装饰工艺远远落后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红采用涂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再在纹饰外填红,形成红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划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地红花。至于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是后期作品,时间大约在元末。这些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技法也很单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简单点染的方法。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24539756774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