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鉴别的方法有哪些?



				
				
福娃小宝贝
45119 次浏览 2024-05-30 提问
76

最新回答 (6条回答)

2024-06-01 03:45:06 回答

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有:  一是和田玉籽料从表面上看没有人工打磨的痕迹,是天然形成的,表面光滑无棱角,也无人工磨痕;  二是和田玉籽料的皮。

2024-06-01 03:45:06 回答

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有:
一是和田玉籽料从表面上看没有人工打磨的痕迹,表面光滑无棱角;
二是和田玉籽料的皮色自然,皮色与玉石浑然一体,而假皮色多浮于表面,有附着痕迹,甚至在裂隙边缘都有着色,且颜色焦燥,明显的看出是外来色!用舌尖舔舐掉色,粘舌,有苦涩感,用肉眼很易辨别。

2024-06-01 03:45:06 回答

1、高温烧烤玉石表面,使其产生热变。
2、化学手段催化增色。
3、植物浸泡染色。
作假皮色一般给人以生硬、不活、不自然的感觉,只要仔细识别还是可以看出其破绽之处。较难把握得有两种:
一、玉料上本有一些皮色,经“增色催艳”使其更符合“枣皮红”、“纯漆黑”、“洒金黄”等名贵皮色。
二、人工皮色经工匠精心雕琢,取舍剃留,玉件表面只留“一星半点”,颜色看似自然柔和。

2024-06-01 03:45:06 回答

羊脂白玉:表示优质白玉,颜色呈脂白色,可略泛青色、乳黄色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绺裂较少,可有水量石花等,杂质一般10%以下,糖色少于30%。根据带糖色的多少可进一步细分为:羊脂白玉、糖羊脂白玉。糖羊脂白玉的糖色部分占30——85%。
白玉:颜色以白色为主,可略泛灰、黄、青等色调,质地致密细腻,油脂性适中,可见绺裂。根据带糖色的多少可进一步细分为白玉、糖白玉、糖玉。糖白玉的糖色部分占30——85%,糖色达到85%以上的称之为糖玉。

2024-06-01 03:45:06 回答

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在八千年的中国玉文化中,和田玉以其品质高雅、质地优良成为了历代王朝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载体,并延续至今。和田玉的玉文化载体功能是以其物化产物(玉器)表现出来的。和田玉玉器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佩饰、摆件和器具三大类以及扳指、挂件、手镯、山子、瓶、炉、薰等若干小类。
和田玉属于民族图腾有8000年的历史承载至今,自古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对于价格定义还是建立在相对存在的基础之上,工艺,原料,创意,作者,未来也会出现品牌价值,对于玉石来讲,国内外至今没有统一操作的通行标准,因此在市场上,大体同类质量的玉石或饰品,其价位却往往差别很大,很难掌握。和田玉与单晶体宝石不同,和田玉是由多晶体组成的矿物集合体,组成的矿物颗粒粗细不同、排列方式不同且分布往往不均匀,从而造成和田玉的颜色、结构、透明度、杂质等变化多样。和田玉原料的价值影响因素根据文化,国情,审美,创意,工艺,等诸多条件,但无追捧玉石价值将会褪去颜色,这就是“黄金有价,玉无价”的缘由,新手和行家对这句话也是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差异。
要明确的给和田玉籽料做好分级,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在评价玉的时候无外乎“料”,“工”,“意”这三点。
料超一等,价差十倍。
工超一等,价差十倍。
意超一等,价差十倍。

2024-06-01 03:45:06 回答

你好,1、仿和田玉籽料的方法    原矿藏于昆仑山深处的和田玉,按照产出环境和成因类型的不同分为籽料、山流水料和山外表具有厚薄不一的皮壳,而且皮壳的颜色多种多样,以红褐色为主,细分为秋梨皮、虎皮以及枣皮等。中间产物呈次棱角状,磨圆度差,具有薄皮壳的则为山流水料。    仿和田玉籽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化学处理方法——染色处理做假皮子,机械加工方法——滚料磨圆。它们是互为补充、  相互联系的。    1.  1 染色方法    和田玉籽料的仿制品主要是通过染色方法,利用无机和有机染料染色,通常的做法首先是对普通和田玉打磨,然后进行表面染色,做出类似油脂皮外表,以达到仿和田玉籽料的目的,同时亦掩盖了玉质的瑕疵和缺陷。具体方法有:    (1)早期使用动物(如猪、羊、马)的血液。在适当的条件下,将和田玉浸泡于刚杀死、血尚未凝固的狗腹中,在地下埋藏数年后,使之沁色,谓之“血沁”。更有甚者,将马腿割开一小口子,和田玉放入其中,通过血液长期浸染作用使之沁色,达到以假乱真,使人无法辨别的目的。    (2)使用铁锈浸染。将普通的和田玉用铁皮屑捆绑好,用热醋淬之,放置数天后埋入地下,数月取出后表面会被铁屑蚀出桔皮纹,纹中杂有土斑和深红色的铁锈。或者浸泡于河流中,经过河流长期磨蚀和冲刷作用,使红色铁锈浸入到和田玉中,然后进行火烤火烧及加工后期处理,使之沁色。    (3)使用碘酒、  植物染料(如核桃皮)  和羊毛染料等对和田玉进行染色处理。    (4)使用有机染料,  如酸性甲基橙试剂。    (5)使用无机染料。主要有:    ①铁盐染料:  在适当条件下,使二价铁离子转化为三价铁离子,即Fe2+  →Fe3+,并发生渗透、扩散和沉淀附着作用。如硫酸亚铁  FeSO4、硝酸铁Fe(NO  3)3、硝酸亚铁Fe(NO  3)2、氯化铁、氯化亚铁FeCl2  等。    ②锰盐染料:  在低温条件下,产生铁锰浸染,形成自然的松花状或水草状沁入物。    (6)使用中和剂。常见的如硝酸铝A  l(NO  3)3、  氯化铝A  lCl3  和氢氧化铝A  l(OH)3  等,其目的是使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OH)-,中和酸性溶液,促进三氧化二铁Fe2O  3  转化成针铁矿FeO  (OH),以产生褐红色调,达到仿籽料的效果。    (7)使用混合性染料。其目的是产生鲜艳、丰富、逼真的颜色色调,避免色调单一、颜色过饱和以及无层次感的外观特征。    (8)使用混合染料和腻子或注胶(如树脂材料)。    染色过程主要有:    ①缓慢沁色;    ②快速染色(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③酸性条件下进行染色加热处理;    ④先酸性环境下染色处理,再碱性中和处理最后使用球磨机磨圆处理。    各种染色方法不尽相同,但其作假水平之高,达到掩人和慧目的效果,给珠宝鉴定师的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而广大消费者更是无法辨认。    1.  2 假皮    做假皮不仅可以冒充籽料,而且可以迎合爱玉者喜爱各种皮色的倾向。一般把玉放置于浸满染料的海绵中,通过侵蚀渗透作用达到沁色。假皮色大多是枣红皮,  一般漂浮于表面,颜色过于鲜艳,无过渡的自然层次感,  而且干涩、不滋润。同时做假皮的是在玉质疏松的部位,也称为死皮,这种皮色用开水一烫就容易退色变淡。    1.  3 滚料磨圆    滚料磨圆是把山料、青海料、俄罗斯料以及岫玉料等的下角料小块,放入滚筒机内滚磨磨成卵形,酷似籽料,然后再染色做假皮子冒充。更有甚者把大块山料切割成小块料,再置于球磨机中进行磨光处理,以用来仿和田玉籽料。    2、和田玉籽料的特征    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外形    通过了解和田玉籽料的成因,我们知道和田玉籽料呈现浑圆状,磨圆度好,表面具有厚薄不一的皮壳。浑圆状的籽料,“油性”好是由玉石细脉形成的。皮色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子呈微透明,手捂住1  ~  2秒,即可以看见表皮的  “汗毛孔”,在10  倍放大镜下可以观察到呈毛毡有无汗毛孔,是鉴别真假籽料的关键。真正的籽料无论多么细腻,它的表面都会有无数细密的小孔,特别像人身皮肤上的汗毛孔。这种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表面现象,用“汗毛孔”来鉴别真假和田玉籽料非常有效。而滚料上面有滚磨过的磨痕,一道道的擦痕,没有自然状态下的“汗毛孔”或“小砂眼”。    (2)颜色    和田玉籽料在河床中经过千百万年的冲刷和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上颜色,在有裂隙的地方深入肌理。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叫做活皮。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并且呈现褐色的松花状、水草状的颜色沁入。    (3)皮色    由于和田玉籽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缓慢形成的,是风化、水解作用以及大气循环等因素共同形成的,是分阶段的。因此,沁入和田玉内的颜色由深入浅,具有层次感,呈过渡渐变,皮和肉的感觉一致。    (4)无皮色的和田玉籽料    无皮色的和田玉籽料多属于山流水料,肉色即是皮色,皮色即是肉色,可呈深浅不同的绿色。  无论白玉或黄玉,其表面有一层包浆或沁色。    3、仿和田玉籽料的鉴定特征    和田玉籽料仿制品的鉴定主要从颜色、光泽、外形、  裂纹、硬度和韧性等特征以及仪器检测测试着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颜色过于浓艳、漂浮、不自然、没有渐变过渡形态,沿裂隙或棱线分布富集。    (2)两层颜色分布具有强烈的色差,一面为鲜艳皮色,一面是纯净肉质。    (3)表面酸蚀层,常为白色或黄白色,与白色礓石类似,具有荧光反应。    (4)碰撞坑光泽与外部光泽不一致。    (5)外形过于完美,不自然,没有磕碰的痕迹,而和田玉籽料自然的卵石形态,表皮有磨圆和自然磨蚀的痕迹(皮壳)  。    (6)表皮漂白和褪色的情况,可见蚀痕。    (7)可见磨砂、抛光的痕迹,而和田玉籽料可见磕碰的痕迹,如“指甲纹”。    (8)表面大面积的硬度偏低,而和田玉籽料多数表面硬度比较高。    4 结论    总之,仿和田玉籽料的鉴定主要从肉眼观察鉴定、显微镜放大检查、实践经验等几个方面着手。对定性描述的颜色进行量化,通过化学实验和现代技术的测试和检验,比对实验结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来综合全面地来判定和田玉籽料的仿制品,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275730133056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