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钧瓷特征有哪些特点?



				
				
风舞飞雁
72125 次浏览 2024-05-12 提问
108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14 06:10:01 回答

宋代钧瓷釉以釉层浑厚滋润,柔和匀净为特色,具有明快的流动感。釉色以红、蓝为基调,融熔一体,形如流云,灿如晚霞,变幻莫测,古人称其为“窑变”。
宋钧窑变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钧釉初尚天青或“色重而蓝”的天蓝,因在青料中加有铜质,经氧化、还原焰作用呈现红色,并与青色相互融合,形成青中带红、红里泛紫、紫中藏青或红、蓝、紫相间,犹如玫瑰,又像海棠,或似晚霞的瑰丽画面。这种青、紫并重的基本色调,主要以官办的钧窑为代表,具体表现为青蓝釉施于器内,红紫釉施于器外,也有内外皆施青蓝釉的;而且官钧的青蓝釉有别于北宋早期以神后镇刘庄窑为代表的民窑天青釉那样纯粹而匀净,大都是在深蓝色背景上布满近月白色汗珠状的流纹,少数烧得好的则遍布红紫色迂徊曲折的蚯蚓走泥纹,或在红紫色背景上遍布蓝白色流纹。这些特征正好与《陶雅》中“宋钧之紫,汗漫全体,晕成一片”及“内青外紫”的记载相吻合。

2024-05-14 06:10:01 回答

润: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柔和,不同于一般瓷釉贼亮的浮光,而是一种乳光,这种乳光使钧釉的光泽如玛瑙一般,似玉非玉胜似玉,有一种温润优雅的质地美感。
活:釉面有动感,不死板。常见到流过足的钧瓷釉面特别漂亮,就是釉面比较活的原因。钧瓷只有釉面活才能表现出比较好的艺术效果。其口沿、凸棱、炫纹、乳钉之处釉面脱口、出筋,产生虚与实的对比变化的美感,都与釉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纯:釉质纯净的窑变单色釉,如天蓝、天青、月白、豆绿等,色纯而不杂。釉具有前述厚,润活的特点,釉面往往有开片纹路,欣赏起来有纯净的美感。
变:釉面色彩变化丰富,五彩渗透。一件瓷器釉面上同时出现多种复杂的色彩,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可谓紫中藏青、青中透红、红中寓白、白里泛蓝、蓝中有绿,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变化万千。富于变化,是艺术审美的基本要素之一,钧瓷也不例外

2024-05-14 06:10:01 回答

宋代钧瓷不论民窑和官窑,器物造型均规整,胎体较薄、胎质坚密,施釉较匀,很少有流釉现象。大多施满釉,底涂褐色护胎釉,也有青色护胎釉(俗称芝麻酱色)。有大部分器物使用支钉支烧,如盘、鼓钉洗、花盆等器物。但主要还是垫饼烧造。
宋代早期釉色多月白、天青,中晚期多天蓝,官窑器多自然窑变,玫瑰紫、葡萄紫、茄皮紫等色,部分器物还有“蚯蚓走泥纹”现象和“出汗”现象。民窑器多有大片窑变紫红色斑块,较飘逸。这些都是宋代古瓷器的普遍现象,也不是绝对的。鉴定古瓷器,要根据分析当时的环境条件,客观、主观,一分为二用哲学观点分析,用相对论分析,绝不能用绝对论观点,那是不科学的,也不真实。有部分收藏者和鉴赏者把宋代钧瓷定为几个绝对特征,那是不符合当时地实际情况的。如蚯蚓走泥纹现象,有些人就认定只要是宋代钧瓷就必须有此现象,不然,那是根据烧造时的温度、天气、胎质的粗细,用水的多少,胎骨的厚薄、松软而定。而不是人为可以出现的必然现象。哪能说宋代钧瓷必须有“蚯蚓走泥纹”之说。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069491386413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