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电线安装的方法谁了解?



				
				
哈布斯窗帘
52722 次浏览 2024-05-10 提问
47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12 07:05:08 回答

家居电线安装的方法
1、按效果图制作和具体施工图设计图纸选用并确定灯具、插座、开关等的位置,然后再确定电线的敷设位置、穿过墙壁和楼板的位置,以及起始、转角、分支、终端点,绝缘子或槽板的固定位置。
2、根据电线的走向开挖墙槽,槽的宽度与深度要能埋入电线管。在穿墙孔处要将电线管小心弯曲,使其弯曲后内部仍能穿线,用专用轧头或骑马钉将电线管固定于墙上。
3、有插座、开关的位置事先打孔预埋塑料膨胀管或打好木楔。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插座、开关都凸出于墙面;现在流行将插座,开关的接线盒全部埋入墙中,只露出插座和开关的面板,这样就美观整齐得多了。
4、穿线,正规做法是用钢丝先穿过去,再将电线拉入。家庭装修中可以直接将电线穿入护套管,但在转弯处比较难通过,所以一般都是在安置塑料管的同时把电线穿好,或在塑料管内预先穿一根铅丝备用。
5、通电,等电线全部穿好,并与开关,插座、灯具连接后进行试通电,待证明接线无误后,将凿开的墙面用水泥砂浆补平。

2024-05-12 07:05:08 回答

一般用于插座的为单芯线2.5平方电线,3匹以上空调用单芯线4平方电线,单芯线6平方电线用于总进线,双色线用于接地线。
2.按不同颜色三卷为一组(用于零线、火线、地线)用于灯具照明的为单芯线1.5平方电线,按不同颜色两卷为一组(用于零线、火线)。
3.二芯、三芯护套线是做明线使用,多用于工地上施工用,家装不太用到
4.音响线越粗越好,建议选用2*1.52或2*1.2规格5.电视分配器分得越多,电视信号越差,建议尽量选用6分配以下。
DBJ08—20--98规定每户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如下标准:
1.每套住宅进户处必须设嵌墙式住户配电箱。住户配电箱设置电源总开关,该开关能同时切断相线和中性线,且有断开标志。每套住宅应设电度表,电度表箱应分层集中嵌墙暗装设在公共部位。住户配电箱内的电源总开关应采用两极开关,总开关容量选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避免出现与分开关同时跳闸的现象。电度表箱通常分层集中安装在公共通道上,这是为了便于抄表和管理,嵌墙安装是为了不占据公共通道。2.小套(使用面积不得低于38M2)用电负荷设计功率为4KW;中套(使用面积不得低于49M2)用电负荷设计功率为4。6KW;大套(使用面积不得低于59M2)用电负荷设计功率为6—8KW。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饭堡、微波炉、空调器、电水壶、电斑斗涌人普通家庭,每户的用电负荷增长很快,1kW的用电负荷是不够的,于是DBJ08--20--94规定每户用电负荷设计功率为4kW,电度表选用5(20)A。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家用电器的降价,使一户两台空调、两台彩电和电脑进入家庭已不是新鲜事,促使每户用电负荷再次猛增,因此DBJ08——20--98把每户的用电负荷设计功率由4kW增加到4—8kW。即高标准中套按6kW设计,高标准的商品房和130m2以上的住宅按8kW设计,电度表全部采用10(40)A单相电度表。3.电气插座宜选用防护型,其配置不应少于以下规定: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产论坛
(1)单人卧室设单相两极和单相三极组合插座二只,单相三极空调插座一只;(2)起居室、双人卧室和主卧室设单相两极和单相三极组合插座三只,单相三极空调插座一只;
(3)厨房设单相两极和单相三极组合插座及单相三极带开关插座各一只,并在排油烟器高度附近处设单相三极插座一只;
(4)卫生间设单相两极和单相三极组合插座一只,有洗衣机的卫生间,应增加单相三极带开关插座一只,卫生间插座应采用防溅式。
上述规定是最小值,几乎每个家庭都感到插座不够,要用临时线加接插座板作补充,一块插座板上接三四个用电设备是常见现象,如果这些用电设备都是小容量,例如家用电脑要用到四五个插座,这是允许的。如果插座板同时接电水壶、电热取暖器等大容量电器是不允许的,因为导线会过载发热。
发达国家不允许临时线长期使用,同时规定要有足够的插座数量。因为临时线在使用中易受损,会导致人身电击和电气火灾事故;对插座数量,美国国家电气法规(NEC)规定:两插座点间的距离不得超过12英尺(约3.66m),即一个家用电器如不能自左侧接插座,定能自右侧接插座。香港的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的插座分别为4、7、4个。

2024-05-12 07:05:08 回答

为了防火、维修及安全,最好选用有长城标志的“国标”铜芯电线,线材槽载面积一般是:照明用线选用1.5平方毫米,插座用线选用2.5平方毫米,空调用线不得小于2.5平方毫米,接负线(零线/地线)选用绿黄双色线,接开关线(火线)用红、白、黑、紫等任一种。但在同一家装工程中用线的颜色用途应一致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501660346984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