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材料是什么谁清楚?



				
				
毛的惊喜
48319 次浏览 2024-05-31 提问
136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2 06:40:11 回答

您好,珐琅料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2024-06-02 06:40:11 回答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2024-06-02 06:40:11 回答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珐琅英文名叫“enamel”,在南方俗称“烧青”,在北方俗称“烧蓝”,主要分为:画珐琅、内填珐琅、掐丝珐琅三种。掐丝珐琅在中国也叫作  “景泰蓝”。这三种珐琅中,工艺难度及级别最高的当属画珐琅,珐琅表中的珐琅彩基本上是画珐琅。
  珐琅制品是使用金、银、铜等金属制胎,采用石英、长石、硼砂等矿物质配制成的珐琅釉料细磨成粉状颜料,在金属胎上绘彩部分(俗称开光部分)精细手绘事先设计好的图画,然后至入高温窑炉中经800度炉火反复多次高温烧结,最后出炉一件精美的珐琅艺术品。珐琅色彩非常绚丽,具有宝石般的光泽和质感,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防水防潮,坚硬固实,不老化不变质,历经千年而光色不变。可以说珐琅在珠宝中的表现力是最强的,形、色、光俱佳,且永不褪色,历久弥新!既实用、又保值。不愧是珠宝中的一株奇葩!明清时的珐琅器及当时从欧洲进口的珐琅表,已历经数百年,如今看去仍然光色如新,瑰丽无比!
  画珐琅工艺起源于西欧法国,于清朝康熙年间由欧洲商人及传教士经广东传入中国,最早在广东制造,俗称“烧青”或“广珐琅”。这种异常精美的工艺一进入中国便受到皇帝及大臣的喜爱与重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皆于北京皇宫及广东两地设立珐琅作坊,并多次从广东选送优秀画珐琅工匠进京效力,大量生产。所作珐琅制品皆供皇室享用。
  广东以画珐琅为主,北京以掐丝珐琅为主,南北各具特色。珐琅制品在清三代曾达到鼎盛,后历经晚清国衰、民国战乱、文革摧残,渐趋稀少。
  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仿珐琅的制品,有些地方叫作“软珐琅”或“滴油饰品”“滴胶饰品”“烤漆饰品”。从表面上粗看酷似珐琅。但不管是“软珐琅”“滴油”“滴胶”还是“烤漆”,全都属于塑胶树脂类的有机化合物,这种材质不耐久,也不耐高温,容易腐蚀和磨损,不长时间便会老化褪色及失去光泽。档次较低,这类塑胶树脂类的产品无需在高温炉中烧结呈色,只需将液态状的色胶涂在金属上自然风干或在烤温箱中烤干即可,制作简单,不保值。
  区别珐琅与仿珐琅的方法有几种:
  一,眼看;因珐琅是无机物,表面呈水晶玻璃般的冷光泽和硬硬的质感,而仿珐琅是有机物,性质偏软,表面光泽呈油脂感和塑胶感,容易刮花。
  二,刀刮;用小刀片在表面刮擦,珐琅质硬,不容易刮花,而树脂塑胶类的仿珐琅容易刮花。
  三,热针刺;将针的针尖烧热或烧红之后,在珐琅表面钻刺,仿珐琅容易被刺钻出痕迹,而珐琅却丝毫无损。
  四,火烫;点燃一支烟,将烟头在珐琅表面烫一烫,仿珐琅不耐火烫,表面会留下烫痕,而珐琅却丝毫无损。
  总之,鉴别珐琅与树脂类仿珐琅的方法有很多种,难度并不大,因为这两种材料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一种是有机物质,而另一种是无机矿物质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140397071838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