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和信长庆
79828 次浏览 2024-05-28 提问
23

最新回答 (7条回答)

2024-05-30 19:54:41 回答

首先,两者用的泥料不一样,里边的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其次,二者的烧制温度不一样,瓷器烧制温度要比陶器高;第三,二者烧出来之后,密度不一样,瓷器密度比陶器大;第四,二者硬度不一样。

2024-05-30 19:54:41 回答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如:  
 
①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的烧成漫度一般在8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②使用原料不同: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  
 
③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胎体未完全烧结,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烧结,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声音清脆如宛;  
 
 
陶器和瓷器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不可能有一个物体既是陶器又是瓷器,唐三彩也不例外。

2024-05-30 19:54:41 回答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2024-05-30 19:54:41 回答

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2024-05-30 19:54:41 回答

1.胎土原料不同
  陶土是以自然界中继以得到德南图为原料极易得到的粘土为原料,瓷土是以一种岩状矿石为原料,入窑烧结后,从胎质上讲,陶器粗松,瓷器坚致,陶器近土,瓷器近石。
  2.上釉的不同
  陶器表面一般不施釉,或施以金属铅为助熔剂的低温釉,性能:吸水性强、透气性强。表面硬度和使用强度差。
  瓷器为满釉,施以钙为助熔济的高温釉。性质是表面致密化、强度、硬度大幅度提高。玻璃质感强,不透气、吸水率经物理测试在1%以下或不吸水。
  3.烧结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结温度一般在700-800度,工艺简单。
  瓷器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200-1400度,且工艺复杂。

2024-05-30 19:54:41 回答

通俗地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瓷包括的范围较广,有些能耐水,有些并能耐酸.广泛应用于建筑,  化工,  电力,机械等工业及日用装饰等方面.此外,用粘土以外的其它原料,  依陶瓷制造的工艺方法制成的制品,也叫做陶瓷,如块滑石瓷,金属陶瓷,电容器陶瓷,  磁性瓷等.  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原子能,火箭,半导体等工业.目前,将所有陶瓷制品通称为"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2024-05-30 19:54:41 回答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21939897537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