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欣赏,谁懂?

中国画欣赏,谁懂,我想买几幅中国画挂在家里,不知道哪个好,求推荐,哪位大师作品好,买一般价位就行了
元力觉醒
10327 次浏览 2024-04-27 提问
67

最新回答 (7条回答)

2024-04-29 05:37:24 回答

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对于一般人来说,常常是能否“看懂”作为评判标准。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的,属于看得懂范畴。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中国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中国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2024-04-29 05:37:24 回答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墨笔  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米芾对范宽的绘画风格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范宽山水丛丛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水若有声。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无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势虽雄伟,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我们把这段话用来与本图勘校,就会感到很是妥贴。所以历来鉴藏家和美术史家们均坚信此图为范宽真迹。近年对画幅树下草业间“范宽”二字款  的发现更证实了这点。
 此画单从构图方面说,应属于平易之境,但它却产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笔墨的酣畅厚重。此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实笈初编》著录。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  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溪山行旅图》,好就好在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面对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绘画,体味着画中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打开《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2024-04-29 05:37:24 回答

中国画欣赏,画为心象,言为心声。“四僧”艺术的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当艺术成为个人唯一的寄情之物时,艺术才可能产生意义。充沛的强烈的感情会驱使艺术家去寻找和之匹配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视觉语言的突变才有出现的可能。

2024-04-29 05:37:24 回答

《中国画欣赏》内容简介:中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画坛上独具风采。中国画自成体系,主张“以意主”,强调“表现”,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十分注重用笔用墨。在构图、造型上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不拘泥于物体表面的形似,而更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究“以形写神”,追求“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中国画欣赏》精选了古代和近现代画家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艺术魅力,有助于培养幼儿对民族艺术的兴趣,提高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中国画欣赏》可作为幼儿园教师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教材,也可供家长指导幼儿或与幼儿共同欣赏、学习。

2024-04-29 05:37:24 回答

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对于一般人来说,常常是能否“看懂”作为评判标准。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

2024-04-29 05:37:24 回答

中国画欣赏主要了解中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画坛上独具风采。中国画自成体系,主张“以意主”,强调“表现”,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十分注重用笔用墨。在构图、造型上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不拘泥于物体表面的形似,而更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究“以形写神”,追求“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中国画欣赏精选了古代和近现代画家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艺术魅力,有助于培养幼儿对民族艺术的兴趣,提高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2024-04-29 05:37:24 回答

你好,欣赏作品要看笔墨“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精神实质.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作者在抒情达意中的宣泄.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伏案笔耕,利用不同的笔法书写着粗细、曲直、刚柔、毛涩、疾徐、虚实、顺逆、繁简等不同质地、不同感觉的线条.并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有画面上构成造型的诸多形式.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把绘画的点线用五个字概括:“平”、“留”、“圆”、“重”、“变”.平:如锥划沙,笔锋与纸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运压力与提浮力相衡.留:如屋漏痕,笔在运行中感觉有阻力,在与纸摩擦的阻力中艰涩前行.圆:如折钗股,指用笔圆浑有力,浑厚、不露锋芒,富有弹性.重:如高山坠石,用笔要用劲,要有力度,力透纸背;打点,象高山掉落的石块那样有份量.变:变化,笔画形成多样性对比,不雷同.运用绘画中的气与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气就谈不上力,中国画家讲究以气运力,有气为活笔,无气为死笔.笔断意连、形断气连、迹断势连均有气接,因而作品才能气势逼人笔韵是中国画家追求的较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画家心弦的拨动笔力、笔气、笔韵是有机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用笔.或古拙质朴、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飘逸洒脱,无不是画家千锤百炼,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结果.相反,板、刻、结、漏、死、滞、浮、弱、俗的线条是画家所不取的.驾驭线条的能力,也是衡量画家水平的关键.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笔墨二字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如果说西画是体、面和色彩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与水墨的协奏.墨分五色,释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大色阶,并由五种色阶之间(加水量多少)形成的无数细微的渐变.唐代张彦远在论墨时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绿而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粹.是故运墨而五色俱,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说明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中国画家深谙绘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浓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湿墨润之;一块湿墨必以枯墨提醒.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在欣赏中国画时往往也从这里入手.欣赏作品要看构图、形 中国画的构图有多种形式,也有多种提法,习惯称谓“章法”、“布局”.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谢赫则称之为“经营位置”.提法虽不一,但其意相同,即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一幅作品境界或高或低,或奇特或气庸,构图至为关键.构图的好坏,对作品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凡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作品,就耐看,就有美感,就有吸引力,反之,美的因素就会大打折扣.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中国画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姿的世间万物,给作者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现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中国画讲究稳中求奇,险中求稳,着意对比,打破对称,形成一个富有节奏的协调整体.中国画多采用“三七停”起手法则,多把主体物象放在三七点上,对打破均衡,匀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易于形成韵律节奏,给观者以视觉美感.看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豪放不忘精微”,往往在细小的部分更能体察作者的绘画能力.“  六法”精论,千古不移,是画学传统的金科玉律.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一理论具有无法撼动的深远作用.也是时下评价、品赏中国画的根本法则.凡属画人必受这一法则的约束和检点.用这一法则鉴赏、评价中国画作品,其高低自可辨也.

扩展回答

中国画欣赏,谁懂

中国画欣赏,谁懂,我想买几幅中国画挂在家里,不知道哪个好,求推荐,哪位大师作品好,买一般价位就行了

关于中国画

我是初学者来滴,问问个位大虾,工笔画要啥材料?(详细一点哦)

中国画技有多少

中国传统的画画方式有多少种? 水墨 白描, 还有吗?

中国画和油画的区别

比较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和法国杜比尼的《风景》的比较
从形式构成,媒材,自然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简单地分析与比较两副作品的异同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28609657287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