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哪位比较了解?



				
				
天骄建材
66763 次浏览 2024-04-26 提问
141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4-28 15:34:33 回答

你好,据我的了解:结构形式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2024-04-28 15:34:33 回答

木结构建筑还有设计灵活、建筑工期短、易于整修等诸多优势。现代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木结构防火、抗震、抗风、隔音和防虫、防腐的问题,使得木结构建筑的使用寿命也更加延长,可达到50-200年。同时,其稳固性也相当好。由于木结构房屋的结构件和连接件都是标准化生产,所以减少了施工所需的劳动力,降低了操作强度,节省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

2024-04-28 15:34:33 回答

木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如下:
1、施工流程  
木工放样针对图纸、结构检测结果进行尺寸复核→按正确尺寸下→制作→安装  →防火处理。  
2、木材含水率的控制  
a、木材含水率指标控制值小于15%。  
b、在材料选购时应严格选用干燥木材。  
c、在选购超规格木材时,如只能采购含水率高的木料时,加工成半成品后进行烘干处理。  
3、放样下料  
下料前,先对设计图纸尺寸与施工结构尺寸进行校对,而后精确下料。下料时根据木料断面大小.留足用料的备用余地,且编号。  
4、木结构制作  
a.制作前对木料原材料再次筛选,发现有蛀眼、霉心等不良木料马上剔除,根据实用断面尺寸先作斧头劈除4/5实用断面外表层,在保证足够使用断面尺寸的基础上,尽可能将使粗加工后的长短木料顺直、大小规格统一。而后用手提木工粗刨刨光,再用木工细刨再次刨光,即完成半成品加工的一部分。  
b、让有丰富的大木构架施工经验的师傅结合设计图纸检测结果,根据不同部位和传统操作方法,在榫头、榫孔位置准确地用墨笔放样在加工后的木料上。为了确保安装后接榫严密,在榫头、榫空画墨时,要严格要求控制设计的尺寸。榫孔不得偏大,应略微缩小1—2毫米,榫头应略大1—2毫米,才能达到接榫严密的效果。半成品加工好后,重新编号,分类库存,避免日晒雨淋,注意库区防火,库存前按要求做好防蛀、防火的工作,特别是榫头、榫孔的防蚁。  
c、木结构安装前,先核对半成品与建筑物中构件的编号,按方案中的顺序、方法逐步安装完善。

扩展回答

木结构建筑 古代建筑特色

从木结构建筑的演变过程中是否可以归纳出我国古代建筑传统的某些典型的特色?对当代的设计思想以及建造理念是否有着某种借鉴和激励。

木结构建筑公司哪家好

有没有专门做木结构建筑的公司啊?求推荐几家,哪个做这个木结构在业内是最有名的?

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有哪些

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外观特征,也是以梁柱为代表的木结构框架体系,建筑的内在结构与外观形象的逻辑关系统一鲜明。这一特征又具有外观形象上明确的认知感和识别性。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营造的专业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大木作为诸“作”之首,在营造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匠师在几千年的营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在材料的合理选用、结构方式的确定、模数尺寸的权衡与计算、构件的加工与制作、节点及细部处理和施工安装等方面都有独特与系统的方法或技艺,并有相关的禁忌和操作仪式。这种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至今。2.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在文化层面上表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注重审美性与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其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品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现;其三,在多样变化中注重综合性的整体空间意象。其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多以群体组合的形式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②单体建筑造型有一定的规格程式。③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量巨大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④室内空间处理灵活多变,常用板壁、槅扇、帐幔、屏风、博古架隔为大小不一、富有变化的空间,产生迂回、含蓄的空间意象。⑤注重建筑构件的色彩和装饰彩绘的表现性,并以此标示等级与功能的差异。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特征:(一)重视环境整体经营(二)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三)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四)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
(五)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
(六)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3.  中国木构架体系的房屋萌芽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公元前五千年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反映出当时木构技术水平。公元前五千年的中国中西部的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显示了当时村落布局和建筑情况,说明依南北向轴线、用房屋围成院落的中国建筑布局方式已经萌芽。先秦(公元前二二一)时代,“帝居”或“民舍”都称为“宫室”;从秦汉            中国传统民居矢量图起,“宫室”专指帝王居所,而“第宅”专指贵族住宅。汉代规定,列侯公卿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住宅称“第”,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称“舍”。近代则将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统称为民居。     在中国民居中,皖南民居和山西民居齐名并列,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明清时期,深居内陆的晋商、徽商勤俭自强、诚信经营而富甲海内。在家乡修建的深宅大院,成为中国民居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     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现存的民间住宅类型,归纳为六种形式。此外,中国还存在不少比较特殊的住宅形式。到了近现代,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居民多居住在楼房里。且用于居住的楼房样式不断变化更新,楼层也有不断增高的趋势。4.中轴对称: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左祖右社: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有土地才有粮食,“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天经地义。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根据《周礼·春官·小宗伯》记载,“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帝王宫室建立时,基本遵循左祖右社的原则。宗庙的空间位置应当在整个王城的东或东南部,社稷坛的空间位置则在西或西南部,这种做法一直沿袭下来。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称“前朝”。后寝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于建筑群的后部,称“后寝”。
三朝五门:根据帝王朝事活动内容的不同,分别在不同规模的殿堂内举行。自古就确立了三种朝事活动的殿堂,名为“三朝制”。所谓“三朝”是指大朝、内朝、外朝。与三朝相对应的建筑,是奉天殿(太和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五门制”,是在举行大型朝事活动的宫殿庭院前,沿中轴线以五道门及辅助建筑构成四座庭院,作为大朝宫殿前的前导空间,这五道门由内向外以此为朝门(奉天门或太和门)、宫门(午门)、宫城前导门(端门)、皇城门(天安门)、皇城前导门(大清门)。
与一般建筑相比,宫殿建筑对传统礼制的象征与标识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森严的等级观念,其中更贯彻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对宗法理念的信仰。因而,宫殿建筑往往成为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和标志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058691024780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