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瓷生产技术是怎样的哪位大神来介绍下?



				
				
Sally-yiner
25162 次浏览 2024-05-07 提问
29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09 21:49:58 回答

骨质瓷的形成主要依靠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钙,其中氧化钙的含量越高,色泽越好。在自然界中,氧化钙的来源不多,所以选择动物的骨粉作为氧化钙的来源。其实所谓骨瓷就是以食草动物骨灰(主为Ca3(PO4)2)为原料,与优质高岭土、石英等辅料混合,经过1280℃釉烧,而制成的骨瓷产品。一般来说,原料中加入25%的骨粉即可称为骨瓷,但当今世界上公认的质地最好的骨瓷为45%-51%的骨粉含量,并以牛骨为佳。  其制作过程经过到灌浆、模压制胚、石膏模脱水,以及初烧、上釉烧、贴花纸烤制等工艺,经高温烧制,成为白度高、透明度高、瓷质细腻的瓷器。骨质瓷在烧制过程中,对它的规整度、洁白度、透明度、热稳定性等诸项理化指标均要求极高,由此废品率很高。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细、标准严格,所以价值高于其它瓷种。          
   独特的烧制过程和骨碳的加入,使瓷土中的杂质被消除,骨瓷显得更洁白、细腻、通透、轻巧,极少瑕疵,并且比一般瓷器薄,在视觉上有一种特殊的清洁感,强度高于一般瓷器,是日用瓷器的两倍。骨粉的含量越高,黏土的成分就相对降低,在制作过程中就越易烧裂,在成形上需要更高的技术,增加了烧制难度,所以更加珍贵。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2024-05-09 21:49:58 回答

骨瓷制造流程:
  原料:优良的骨瓷乃是在以长石、珪石黏土为主要原料的原料中大量的加入含杂质较少的牛骨灰所作成的
具体过程(1)按原料配比往球磨机里倒入各种原料,水、料、石配比大约为1:1:2,然后进行磨细,磨细时间按原料颗粒大小来定,大约24小时左右;
(2)然后一次过筛(不锈钢筛网200目左右)一次过除铁铁(除铁器串联越多效果越好);二次过筛(筛网250目左右)
(3)下一步通过柱塞泵将原料注入滤板脱水,将脱水后的原料放入搅泥机,一般搅3边到4边(中间注意的就是保真空度还有就是料的水分,最后一遍成品料水分越为22%)
模型制作:仿制也好自己设计也好,第一步必须将模型制作到位
(1)首先制作样胎,然后按照样胎翻出胎模;
(2)倒石膏时石膏的水膏比大约为1:2到的时候讲究快,准,否则时间一长不仅影响制作出来的模型严重的毁坏胎膜;
(3)将制作好的模型烘干
  成形:由于原料中含有大量的骨粉,使得土的黏性变小、故在制作过程中,成形制作需格外的细心
具体过程(1)成型机通过模型压制或者通过倒取、手工粘制制作出各种规制或者不规则的毛坯经过烘干、打磨(修坯)、洗刷(验坯)没有瑕疵后才能进行烧制
  烧成:
  (1)成形加工后以1230-1250  °C的最高温缔烧(具体温度按照原料的配比而定),缔烧过程中由于骨瓷收缩率非常大,故窑烧后成品会收缩20%  (一般瓷器收缩7%)  ,因此形状易变形,盘、碗等必须放在特制匡碗之上来长时间烧培。(窑炉选取如今基本采用隧道窑,采用天然气、煤烧,烧制方法很多用到扣烧、仰烧、吊烧)
  (2)其后进行形状弯曲及尺寸的检查,挑选、研磨表面后以喷雾器喷上釉药(釉料也是原料的一种),入窑进行1150  -1200°C的釉烧。
  彩烤:一般上花纹方法有2种一是将制作好的耐高温花纸往釉烧完的产品上贴,第二种就是画师用特殊的颜料直接进行绘制完成后的以600—820  °C左右窑炉烧制。
  检查:各项行程均进行严格的检查,如果出口必须通过ISO9001中铅、铬含量测定合格的产品才送往下一个行程,做成成品出厂。

2024-05-09 21:49:58 回答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拉坯不仅要注意到收缩率,而且还要注意到造型。如遇较大尺寸的制品,则要分段拉制,从各个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师傅的技艺好坏和水平高低。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与其独特的材质、工艺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  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并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利坯工不仅需要熟悉泥料性能,而且要熟练掌握造型的曲线变化和烧成时各部位的收缩比,以及各部分留泥的厚薄程度。一般来说,在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坯体厚度各不相同,因为不同部位在高温烧成时的收缩率和受力情况不一致,因而利坯时应控制不同部位的泥坯厚度,以防止其烧造时变形。利坯时对于坯体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识别方法,是掌握利坯技术和确保利坯质量的关键。按一般经验,测定坯体厚薄是以手指上下抚摸并轻轻弹叩,听其不同部位的响声。坯体较厚者,弹之发出“咯咯”之声,修至中等厚度时则发出“咚咚”之声;高档瓷坯体修至适当薄度时,弹之则发出“卟卟”的脆声。
  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经施釉后才能进窑烧造。施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还要关注到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釉下装饰是指直接在泥坯上进行艺术装饰加工,并上釉烧成的瓷器,因其装饰图案位于瓷器釉层之下而得名,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等。
  烧窑:首先把陶瓷制品装入匣钵,匣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尤其对白瓷烧造最为有利。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彩绘: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800度。
  烧窑前即在坯体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则称为釉下彩,其特点是彩在高温釉下,永不退色。
  瓷器的彩绘与一般绘画不同。因为画工在坯体素胎上施釉和作画时所见的颜料色,在经过高温烧制和烘烤后会发生很大变化。看到一件件颜色暗淡、貌不惊人的半成品,经过炉火的烧炼竟会呈现出如此绚丽夺目的色彩,这本身是奇妙的;而与此同时也便可以得知,为瓷器作画是需要怎样的特殊经验和想象力了。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379001140594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