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知道如何鉴定老紫砂壶?



				
				
浅夏oo淡忆
5703 次浏览 2024-06-04 提问
130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6 04:33:50 回答

新老紫砂壶鉴别必须“手眼并用”。  
  第一招,要观其外形与纹饰。早期制壶,壶面以人手用竹刀刻画纹理进行装饰为主。  
  第二招,看“接痕”。由于新壶衔接泥片时采用45度斜角镶接工艺,所以“接痕”并不明显,不易被察觉。而早期制壶衔接泥片时则比较随意,所以常留下“接  痕”,仔细观察或用手摸都能发现。同时,考究清末民初的制壶习惯,其泥片接口多位于壶的后部,与该壶所呈现的制作工艺习惯一致。
  第三招,手摸脂泥痕迹。早期制壶,通常在壶的上部打两块泥面,作为壶盖的承接面。用手摸壶沿会摸到脂泥的痕迹。“脂泥”即“泥浆”,用作泥片与泥片之间的粘贴。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2024-06-06 04:33:50 回答

很简单呢的看底款是否“中国宜兴”,杯盖透气口是否棱角分明(有刮手的感觉),壶嘴出水口是否网球状,其他特征就需要结合手感和视觉效果了

2024-06-06 04:33:50 回答

一、造型
首先要明确各个时期砂壶造型的特点,以及演变发展的规律。紫砂壶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每个不同的时期造型都不尽相同。如清代初期,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宫廷壶,造型多以自然形和几何形为主。
二、胎质
不同时期的紫砂壶所使用的泥料有着不同的泥质,如明代紫砂壶使用的泥料,颗粒比较粗,给人的感觉有点粗糙;到了清代,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出现了紫砂细泥,清中期制作的壶胎骨坚致,色泽温润,晚期泥质仍坚致,但色泽不如中期温润,显得干枯。
三、制作工艺
制作紫砂壶的成型工艺,在各个时期也都有所不同。明代创始期的壶是以捏制为主,壶内胎往
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到了明晚期的时候,创造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不见指纹,但有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处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了
美化接痕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清代的紫砂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将泥片镶接而成,所以壶胎厚薄比较均匀,制作也比较精细。清早期的壶嘴为单
孔,晚期为多孔,清中期以前的壶均为手制,到了清末就有用模制或轳辘成型的工艺。
四、款识和铭刻
紫砂制品上的款识和铭刻是指刻、印、划在砂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用以表明它产生的年
代、制作者和使用者等诸多因素。不同的时代刻款铭字的部位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在书体上,明代都为楷书,到了清代早期楷书、篆书并用,而后期则以篆书为主。
在紫砂壶的盖内、壶底或把根处往往都刻有制壶人的落款。
五、风格品位
鉴定传世的名家作品,首先要掌握的是这些名家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与风格,作品中有没有那
个时代的气息与烙印,还必须综合考察作者一贯制作风格与品位。从近现代的伪作来看,多数是属于技精而缺乏韵味,而壶的神韵是艺术生命所在。在历史上同一位
名家制出的三个不同造型的壶,即使从表面上看不一样,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7781004905700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