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胎瓷茶具有哪些特点?



				
				
小马摩羯
79123 次浏览 2024-05-12 提问
98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14 19:23:40 回答

绞胎瓷茶具特点:
一、绞胎罩透明釉从此片绞胎可以看出,胎体是由高岭土胎泥和掺有一定高氧化铁矿物的胎泥相绞,然后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褐、白两色泥料相绞、挤压、拉伸而形成的夹花就产生出了多种纹理,如木理纹、羽毛纹、团花纹、流水行云纹等。
二、绞胎罩透明釉点绿彩在绞胎罩透明釉的基础上,为加强器物的外观效果,便出现了在外层的透明釉中散点绿彩的装饰手法。其他工艺同上。
三、绞胎褐色釉三彩绞胎瓷器外壁施釉,有白釉、青釉、绿釉、三彩釉。以黄釉居多,三彩釉最少见。仅见的完整器是陕西省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三彩绞胎骑马射雕俑,马通体为褐黄色,布满木纹状花纹,骑士身体及佩剑部分在褐色釉的基础上点有绿彩。
笔者这片绞胎三彩瓷片,是以黄色、褐色、绿色釉为主体,稀薄部分为透明釉,从外观可以直接看到两色绞和胎体。既有三彩之美观,又能显现出器物的绞胎特质。实为不可多得的标本。
 
四、绞胎贴面绞胎贴面器物可以从瓷片截面看出胎体是由素胎之外层再贴绞胎制成。有观点认为绞胎贴面器物为二次烧制,但从标本显微特征观察,素胎与绞胎结合很好,并无二次烧成迹象。但并不排除有二次烧制的工艺。这方面的详细论述可见高阿申先生与钱伟君先生合撰的《唐绞胎器的胎、釉和制作工艺研究》。
五、所谓绞釉绞釉似乎为绞胎贴面工艺的演变,现在所能见到的绞釉瓷片标本,可明显看出绞釉部分与素胎之间的分界。同一片标本上绞釉成分有厚薄不均的现象,表现出“厚处如贴胎、薄处如施釉”的特点。从标本显微观察判断,实际所谓绞釉器物的外层是一种薄贴或蘸和胎质绞泥后再挂釉烧制而成。这样的判断是否成立,也是所谓绞釉器物需进一步探究的地方。
 
六、绞泥紫砂从现存考古发现的证据来看,绞胎、绞釉工艺在宋靖康之后就已失传。到了清代嘉道年间,瓷器图案上仿木叶、大理石纹的出现,其渊源还在绞胎、绞釉。图8为一片清末期绞泥紫砂茶盏标本,从其特征中就可看出绞胎贴面的制作工艺。

2024-05-14 19:23:40 回答

一、绞胎罩透明釉从此片绞胎可以看出,胎体是由高岭土胎泥和掺有一定高氧化铁矿物的胎泥相绞,然后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褐、白两色泥料相绞、挤压、拉伸而形成的夹花就产生出了多种纹理,如木理纹、羽毛纹、团花纹、流水行云纹等。
二、绞胎罩透明釉点绿彩在绞胎罩透明釉的基础上,为加强器物的外观效果,便出现了在外层的透明釉中散点绿彩的装饰手法。其他工艺同上。
三、绞胎褐色釉三彩绞胎瓷器外壁施釉,有白釉、青釉、绿釉、三彩釉。以黄釉居多,三彩釉最少见。仅见的完整器是陕西省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三彩绞胎骑马射雕俑,马通体为褐黄色,布满木纹状花纹,骑士身体及佩剑部分在褐色釉的基础上点有绿彩。
笔者这片绞胎三彩瓷片,是以黄色、褐色、绿色釉为主体,稀薄部分为透明釉,从外观可以直接看到两色绞和胎体。既有三彩之美观,又能显现出器物的绞胎特质。实为不可多得的标本。
 
四、绞胎贴面绞胎贴面器物可以从瓷片截面看出胎体是由素胎之外层再贴绞胎制成(图6)。有观点认为绞胎贴面器物为二次烧制,但从标本显微特征观察,素胎与绞胎结合很好,并无二次烧成迹象。但并不排除有二次烧制的工艺。这方面的详细论述可见高阿申先生与钱伟君先生合撰的《唐绞胎器的胎、釉和制作工艺研究》。
五、所谓绞釉绞釉似乎为绞胎贴面工艺的演变,现在所能见到的绞釉瓷片标本,可明显看出绞釉部分与素胎之间的分界。同一片标本上绞釉成分有厚薄不均的现象,表现出“厚处如贴胎、薄处如施釉”的特点。从标本显微观察判断,实际所谓绞釉器物的外层是一种薄贴或蘸和胎质绞泥后再挂釉烧制而成。这样的判断是否成立,也是所谓绞釉器物需进一步探究的地方。
 
六、绞泥紫砂从现存考古发现的证据来看,绞胎、绞釉工艺在宋靖康之后就已失传。到了清代嘉道年间,瓷器图案上仿木叶、大理石纹的出现,其渊源还在绞胎、绞釉。为一片清末期绞泥紫砂茶盏标本,从其特征中就可看出绞胎贴面的制作工艺。

2024-05-14 19:23:40 回答

你好,绞胎瓷茶具的特点有
1、绞胎瓷茶具是用褐白、黑白或棕白两色瓷泥交替迭摞、互相揉和,再用折迭、盘卷、切刮等方法来制成的;
2、由拉坯成型或模压成型,胎上有两色相间、纹理变化多端、十分美丽的图案;
3、罩以晶莹玉润的透明釉、绿釉、黄釉,将如花似锦的花纹表现得淋漓尽致;
4、给人一种流动变幻的美感,在北方民间俗称透花瓷。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35149002075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