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茶壶特点及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鼠宝宝zhz
69241 次浏览 2024-05-29 提问
37

最新回答 (5条回答)

2024-05-31 12:30:14 回答

用90摄氏度左右开水冲泡,浸泡时间大约30秒,轻轻提起内置泡杯滤出茶汤;以后几冲依次稍微延长时间,一般可冲十水左右,滋味尚甘甜。

2024-05-31 12:30:14 回答

隋及隋以前的茶具,唐(含五代)28种茶具,宋(含金、辽)茶具,元代茶具等等,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4-05-31 12:30:14 回答

唐朝宋朝多烹茶粉用碗或盏,宋朝有点茶有茶盏盖,元没什么变化明晚期出现盏托,清,茶盏,盏盖,盏托完善一般认为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陶制的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韩非在《韩非子》中就说到尧时饮食器具为土缶。由于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并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实用性,而且,一件高雅精致的茶具,本身又富含欣赏价值,且有很高的艺术性。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列出的茶器有碾、罗、盏、筅、钵、瓶、杓等,这些茶具的内容,与蔡襄《茶录》中提及的大致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元代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形条茶饮用的方法已较为普遍,这不仅可在不少元人的诗作中找到依据,而且还可从出土的元冯道真墓壁画中找到佐证。在图中,没有茶碾,当然也无须碾茶,再从采用的茶具和它们放置的顺序,以及人物的动作,都可以看出人们是在直接用沸水冲泡饮茶。用于点茶用的元影青的刻花执壶。  由于明人饮的是条形散茶,贮茶焙茶器具比唐、宋时显得更为重要。而饮茶之前,用水淋洗茶,又是明人饮茶所特有的,因此就饮茶全过程而言,当时所需的茶具

2024-05-31 12:30:14 回答

(瓷库中国网)紫砂壶造型丰富,式样繁多,规格齐全。历代紫砂壶造型式样的来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仿古代铜器彝、鼎、尊、爵的造型。二、仿古代陶器彩陶、觚、瓿的造型以及秦砖、汗瓦纹样。三、仿古代器物秦权、玉器、钟、鼓等造型。四、仿瓜果、花木形象或加工变形造型,用浮雕、半浮雕的手法装饰应用,如:莲、荷、桃、柿、葡萄、松、竹、梅等。五、仿实用器物形改装的造型,如:玉笠壶、柱楚壶、斗分壶等。六、各种几何图案形造型,包括各式圆器、方器以及菱花、癸式等筋纹器。
  
紫砂壶
  紫砂壶的造型类别,可分为几何形体造型、自然形体造型、筋纹器造型及水平壶和茶器造型四类。下面根据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公司1978年所编《紫砂陶瓷造型》的归纳分类,着重从造型形式上介绍紫砂壶的造型工艺特点。
  一、几何形体紫砂壶造型
  几何形体紫砂壶造型,是根据球形、筒形、立方、长方及其他几何形变化而来的,是最常见的造型,俗称:“光货”。其造型讲究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几何形体紫砂壶造型又可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
  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并要求“柔中寓刚”。珠圆玉润之圆中要有变化,壶体本身以及附件的大小,曲直要匀称,比例要恰当,整个造型要端正挺拔。紫砂传统造型掇球、仿古壶和汉扁壶等,就是紫砂圆器茶壶的典型造型。
  方器造型讲究“方中寓圆”,要求器皿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不论是几方形的造型,紫砂壶口盖必须规矩划一,任意转动壶盖,口盖准缝吻合。紫砂传统造型四方桥顶壶、传炉壶、僧帽壶、雪华壶等,就是紫砂方器茶壶的典型造型。
  二、自然形体紫砂壶造型
  自然形体紫砂壶造型,取材自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最能代表制壶艺人的匠心独运,以造化为师。因为这种紫砂壶的造型带有一些浮雕、半浮雕的装饰,俗称“花货”。
  紫砂壶花货主要是用提炼取舍的艺术手法,利用自然形态的变化来造型。另外则是在几何形体上运用雕镂捏塑的手法,将自然形态变化为造型的部件,如壶的嘴、和的子。设计花货,要表现自然形态最美的部分,并要符合功能合理、视觉美观和使用安全的原则。紫砂传统造型鱼化龙壶、松竹梅壶、翠蝶壶、荷花壶和藕形壶等,是花货造型的代表作品。
  三、筋纹器紫砂壶
  筋纹器紫砂壶造型,是将花木形态规则化,是其结构精确严格,制作精巧的一种陶瓷造型。其特点是将形体分作若干等份,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成于精确严格的结构之中,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一件成功的筋纹器紫砂壶,其筋纹随着造型形体的变化而深浅自如,筋囊线条纹理清晰,制作精工,口盖准缝,任意调换壶盖的方向合到口上,都很滑爽吻合。传统紫砂合菊壶、乐盘壶等,就是筋纹器造型中有代表性的产品。
  四、水平壶和茶器造型
  水平壶容量很小,是中国广东、福建一带喝“功夫茶”的器具,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市场。因为喝“功夫茶”时,壶内要放很多茶叶,仅用开水冲泡,茶汁出不来,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壶的外面,使茶壶浮在热水中,才能使茶叶泡出来,这就是水平壶名称的由来。
  水平壶的规格,习惯以“几杯”称,有半杯、二杯、四杯、六杯、八杯、十二杯之别。一般六杯壶容量为80毫升,8杯壶容量为100毫升。水平壶的造型,要求壶嘴和把在形式上要协调,其重量还必须一致,才能使壶在热水中保持平衡。同时,要求水平壶的嘴以直形嘴为最多,以利于使用功能及生产工艺。紫砂水平壶传统的式样有线圆水平、扁雅水平、汤婆水平和线瓢水平等,近年还有精致的什锦水平新品问世,造型美观,制作考究,质地致密,颇为中外人士赏识。
  茶器的造型,一般不用端把(传统样式的壶),而在与壶嘴成90度角处装一柄。也有连柄都不装的。茶器较大,嵌盖较多,一般用“流”代替嘴。茶器的容量,一般在200~300毫升之间,其“流“的跟部较大,所以出水爽快。

2024-05-31 12:30:14 回答

从饮茶开始就有了茶具,从一只粗糙古朴的陶碗到一只造型别致的茶壶,历经几千年的变迁,这一只只茶具的造型、用料、色彩和铭文,都是历史发展的反映。历代茶具名师艺人创造了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茶具艺术品,留传下来的传世之作,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董。
茶具如同其他饮具、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随着“茶之为饮”,茶具也就应运而生,并随着饮茶的发展,茶类品种的增多,饮茶方法的不断改进,而不断发生变化,制作技术也不断完善。
1、隋及隋以前的茶具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陶制的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韩非在《韩非子》中就说到尧时饮食器具为土缶。如果当时饮茶,自然只能土缶作为器具。史实表明,我国的陶器生产已有七八千年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当时食具兼作饮具的代表作品。但按现有史料而论,一般认为我国最早谈及饮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汉(公元前2068年)王褒的《僮约》其中谈到“烹荼尽具,已而盖藏”。这里的“荼”指的是“茶”、“尽”作“净”解。《僮约》原本是一份契约,所以在文内写有要家僮烹茶之前,洗净器具的条款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924570560455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