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镶嵌产品怎么鉴定?



				
				
半调子810
28153 次浏览 2024-06-10 提问
60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12 21:08:40 回答

(1)仿制品通常带有旋涡状色彩(旋涡纹)和小气泡,这时候它们的重要特征;
  (2)仿制品基底可能是粗糙的,而不象大多数绿松石那样是抛光底面;
  (3)仿制品可能有腰带一样的模具印痕,或者表面有半球状的小凹槽,这是气泡破裂造成的,
  (4)仿制品通常有较低的折射值,虽然偶尔也可能和绿松石的折射率相似;
  (5)仿制品的一个鲜亮特征是断口呈玻璃光泽,而致密块状的绿松石断口为油脂光泽。绿松石和仿制品的断口光泽差异极为明显;
  (6)仿制品中可能含有杂质包裹体,用以模仿天然绿松石,不过这种杂质甚至能从表面清洗掉。而绿松石中的真正杂质(铁线),由于比基质硬一点或者软一点,所以表面上可能会凸起来或凹下一点;
  (7)仿制品的相对密度可能和天然绿松石不同,特别是塑制仿制品通常相对密度较小,所以易于区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测试绿松石的相对密度时,应避免使用重复测试,因为重复使用的溶液可能使孔隙度高的绿松石变色。
  有的仿制品可以用浸泡于水的方法识别,仿制品会变成暗蓝色,或者泡在酒精里会变软。

2024-06-12 21:08:40 回答

1、看颜色是否过分均匀,有颜色过渡的地方,过渡是否自然、均匀
2、一般表面干净的优化绿松石,表面都会有很多白色的斑点,行业称“飘白花”
3、可以看珠子的孔道部分,颜色和表面的颜色是否一致,原矿的绿松石孔道和表面颜色会有一定差别的,而优化的松石,由于是加胶的,所以颜色会比较一致
4、可以用蘸氨水的布擦拭下绿松石,如果掉色则是假的。
二·看光泽鉴别,原矿的高瓷绿松石,经过打磨后,会犹如瓷器一样,而优化的松石和假冒的松石在瓷度上会大打折扣,目前市场上的优化(微沁)珠子的光泽和原矿的光泽非常接近,通过光泽鉴别绿松石的几个小方法:
1、天然高瓷的绿松石光泽有瓷器的质感,而优化处理后的松石在光泽上偏塑料光泽。
 
三.水测法鉴别,将松石的一部分放在水中,另一部分露出水面(露出部分不能沾水)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浸在水中和没有浸在水中的两部分之间的变化,是否有明显的分层线(简称水线)通过观察水线是否明显能,看出珠子的孔隙是否被胶水堵住(即沁胶、灌胶、封蜡),但是观察水线的方法不能通用,在鉴别密度一般或者较差的绿松石可以用这个方法,只能作为判断绿松石是否经过优化的参考
四·看铁线鉴别,是否有铁线就是真的绿松石呢?不一定,因为有些仿冒的绿松石会人工的加入铁线,这样人工加的铁线,在走势和分布上会显得很呆板,在铁线的粗细上也会显得过于一致;真正的绿松石铁线是往内凹的,而人工制品则是往外凸的。

2024-06-12 21:08:40 回答

(一)仿制品鉴别
  1.三水铝石:一种与绿松石共生的矿物,与绿松石的主要区别为
  (1)它的颜色比较浅,很难达到天蓝色:
  (2)玻璃光泽,与绿松石的蜡状及土状光泽不同。
  (3)脆性,极易崩落,而绿松石则韧性较大。
  (4)硬度较低。
  (5)具泥土臭味。
  (6)密度低于绿松石。
  2.硅孔雀石:是一种在外表上与绿松石极相似的矿物。主要区别为
  (1)颜色鲜艳,透明度较高。
  (2)折射率较低。
  (3)密度和硬度相对较低。
  3.蓝绿色玻璃:主要区别是其具有的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以及内部可能见到的气泡和旋涡纹。
  4.再造绿松石:是由一些绿松石微粒、蓝色粉末材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压结而成。这种材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定
  (1)结构:外表像瓷器,有明显的粒状结构。
  (2)酸实验:因含铜化合物而呈蓝色,铜盐能在盐酸中溶解。将酸滴于表面,用白棉球擦拭,将掉色。
  (二)优化处理绿松石的鉴别
  1.染色:将绿松石成品置于无机或有机染料中,使其改色。通过以下几方面鉴定
  (1)颜色过于均匀,不自然。
  (2)颜色深度很浅,表皮剥落及凹坑处可见浅色的核。
  (3)用蘸氨水的棉球擦拭,可掉色。
  2.注胶:注人无机盐胶体或塑料以提高绿松石的稳定性。
  (1)密度和硬度较低。
  (2)热针实验:用热针接触一些裂隙或凹坑,可闻到塑料融化时的刺鼻气味。
  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
  英文名称:turquoise
  矿物名称:绿松石
  结晶状态:通常呈块状或皮壳状隐晶质集合体
  颜色:浅至中等蓝色、绿蓝色至绿色,常有斑点、网脉或暗色矿物杂质
  光泽:蜡状光泽
  摩氏硬度:5-6
  密度:2.76(+0.14,-0.36)g/cm3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610-1.650,点测法通常为1.61
  双折射率:集合体不可测
  放大检查:常见暗色基质
  紫外荧光:长波:无至弱,绿黄色;短波:无
  吸收光谱:偶见420nm,432nm,460nm中至弱吸收带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908392906189 秒